《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 成也寫實敗也寫實 過分追求紀錄效果的導演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03日
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 Notre-Dame on Fire
評分: 5/10
年份: 2022
片種: 災難
導演: Jean-Jacques Annaud
主演: Samuel Labarthe、Jean-Paul Bordes、Mickaël Chirinian
2019年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發生火災,震驚國際。不幸中的大幸,消防員在15個小時之內迅速滅火,讓這個人類文明瑰寶不至於完全消失。最近這個事跡被拍成劇情片《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編導揉合真實影像如虛構拍攝畫面,拍出歐美災難片少見的實感,可惜成也寫實,敗也寫實,過分追求紀錄效果,卻令影片娛樂性欠奉,觀眾很難投入。
根據網絡資料,這部電影的最大賣點,就是虛實並置。虛者就是由演員演出的部分,實者則是由當時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新聞片段、以及在網絡上招募得來的民眾實拍畫面結合組成。據編導訪問所言,全片約百分之五為真實片段,其餘則是劇情拍攝。從最終成品看來,這種虛實交錯的表現手法,的確帶來歐美劇情片少見的濃烈實感。
近年很多災難片其實也拍得很真實,例如荷里活的高成本大片,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花費巨資製作的特效,真實得一點瑕疵也找不到,但就算是拍攝真人真事改編,往往誇張泡製,讓人難以信服。相反,《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最可貴的地方,是在後天加工的同時,以較可信的方式包裝。
然而對於看慣荷里活災難大片的觀眾,這種類近紀錄片的拍法有利有弊,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利者正如上述,寫實包裝的劇情信服力強,不會出現一些讓觀眾覺得很蠢的情節;弊者則是在過分追求寫實的情況下,難免犧牲了通俗娛樂性。作為一部商業劇情片,影片潛在缺陷不少,首先就是欠缺一個讓觀眾代入的主角視點。全片出場人物如走馬燈,包括前線消防隊員、指揮大局的消防隊長、教堂職員、總經理、訪客、甚至是在新聞片段出場的總統馬克龍,不能說不豐富,但每個人物都是來去匆匆,戲份單薄,由始至終都未能讓人明白,究竟誰才是真正主角。舉例說,起初觀眾可能都會以為,黑人職員是主角,但是當警報響起後,他便功成身退,之後以為消防隊長是主角,但看下去就知道,他出動的戲份其實不多,再然後會以為教堂總經理才是主角,可是除了拯救聖物,他在全片的作用也不大。或許在編導眼中,聖母院本身就是主角,但觀眾看電影,尤其是主流災難片,始終需要一個角色作為切入點,尋求追看時的共鳴感,否則的話就真的變成像看新聞紀錄片,無從投入進去。
影片另一問題是情節也如人物一樣,走馬燈式展示。雖然編導頗為細心地把救火過程鉅細無遺展示,當中拯救聖物的部分尤其緊張,但情節編排就是新聞式的流水賬,並無任何連貫性可言,因此正如觀眾無法覓得角色代入,劇情本身也始終無法建立起任何劇力或張力,在幾乎毫無戲味的情況下演完。
編導Jean-Jacques Annaud是法國資深大導,曾拍過荷里活大片如《情人》、《西藏七年》和《敵對邊緣》,也到過中國拍《狼圖騰》,駕馭大片經驗豐富。今次他拍攝聖母院大火,遊走法國多個教堂取景,拍攝大型火災場面功力十足,結合新聞及紀錄片的手法野心也大,技術上不能算是失敗,可算是完成了一個特別的影像實驗,可惜他要兼顧的事情可能太多,以至在通俗娛樂效果上大失水準。或者應該這樣說,要看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故事,我想不到看這部戲比看新聞片更好的理由。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