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女巫》影評:技術突破vs劇情平庸 再次證明保羅安德遜並非合格敘事者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4月01日

魔域女巫 In the Lost Lands
評分: 4/10
年份: 2025
片種: 動作
導演: Paul W.S. Anderson 保羅安德遜
主演: Milla Jovovich 米娜祖華域芝、Dave Bautista 戴夫巴蒂斯達
自從《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系列開始,保羅安德遜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風格: 華麗動作場面搭配薄弱劇情,再加上他太太米娜祖華域芝當主角,這次的 《魔域女巫》(In the Lost Lands) 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這次他看來在劇本上下了一些工夫,選擇改編《權力遊戲》作者 George R.R. Martin 的同名短篇小說打底。但問題是,保羅安德遜的作品從來不是以「劇情」見稱,自從成名作《真人快打》(Mortal Kombat)時期就已經證明,他只是個技術型工匠,劇本對他而言只是動作場面的連接工具。所以,當電影開始沒多久,觀眾就會發現,是否《權力遊戲》式的奇幻史詩不是重點,說到底不過是另一部米娜祖華域芝端槍掃射敵人的動作片,只是背景從喪屍世界變成了奇幻世紀。
電影講述女巫姬艾莉絲(米娜祖華域芝)為了完成皇后的委託,帶著獵人波伊斯(戴夫巴蒂斯達)踏上冒險旅程,目標是奪取狼人變形的異能。然而,這段旅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精彩。首先,文戲極為拖沓。 片長 95 分鐘,卻有不少場戲純粹是在填充對白,而這些對白又乏善可陳,完全沒有 George R.R. Martin 原作的重量感,反而像是廉價 B 級片的空洞獨白。很多時候,角色只是為了交代設定而說話,決乏深邃情感。 其次,動作場面新意也不算多。米娜祖華域芝依然是熟悉的套路,開槍、翻滾、對抗怪獸,這些畫面你可能在《生化危機》或《魔物獵人》裡已經看過十幾次,只是這次敵人從喪屍變成了士兵和怪人等。不過也不得不讚,米娜祖華域芝年過五十但保養得宜,不論面容和身手都依然生猛,沒有如其他同期荷里活女星的老態或富態。
至於戴夫巴蒂斯達,他的最大問題仍然是「不適合演有感情的角色」。 他在前作《殺手遊戲》(Killers Game)裡已經證明,當需要動手打人或搞笑,還能保持說服力,但當角色要談感情、表達內心掙扎時,就完全無法讓人投入。他與米娜祖華域芝之間的化學反應極為尷尬,觀眾根本無法信服,他們之間能夠產生任何情感聯繫。這個問題其實和阿諾舒華辛力加當年演愛情戲一樣,除非用《真實謊言》那種戲謔方式處理,否則硬要把一個大隻佬放進感情戲裡,只會讓人出戲。
然而如此,不得不說,《魔域女巫》在技術層面確實有其突破性。根據電影宣傳資料,整部電影的背景幾乎完全由數碼技術打造,並且採用了遊戲引擎模擬場景,讓導演能夠在開拍前,就先設計好每一幕的畫面,確保燈光、視覺效果與演員表現能夠無縫配合。這種方法比起傳統的綠幕拍攝更加精細,避免了許多過去特效電影常見的「背景與演員不協調」的問題,並減少後期修正的時間。這種技術上的革新,使得電影的視覺效果確實有別於一般的特效大片,某些場景的構圖與光影表現也相當出色。但這種技術的進步,並沒有讓電影變得更好看。這不免讓人想到 薩克薛達(Zack Snyder)的作品,技術層面往往無可挑剔,但劇情依舊無聊,結果就是一部只有導演自己拍得很爽,但觀眾完全無感的電影。不過相較於薩克薛達的《Rebel Moon》,《魔域女巫》至少沒有每個畫面都慢動作處理,但技術再好,如果劇本薄弱,依然無法拯救整部電影。
《魔域女巫》是一部技術層面出色,但故事與角色完全乏善可陳的電影。保羅安德遜依然沒有突破自己的敘事短板,米娜祖華域芝也依舊是她熟悉的動作英雄形象,戴夫巴蒂斯達也再次證明他不適合演感情戲。電影雖然在視覺效果上有創新,但過於依賴技術,反而讓整體觀感變得冰冷,缺乏情感共鳴。如果你是純粹想看動作場面的觀眾,影片或許能滿足需求,但如果期待的是像《權力遊戲》一樣的奇幻史詩,那就不免讓人失望。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