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謝華爾街行動》: 影片獲得良好口碑 很大程度在於題材而非電影的真正表現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3年11月18日
Dumb Money

玩謝華爾街行動 Dumb Money

評分: 4/10
年份: 2023
片種: 劇情
導演: Craig Gillespie
主演: Paul Dano、Pete Davidson、Vincent D'Onofrio

有一些電影,題材選得非常好,容易引發公眾興趣和共鳴,但是編導功力有限,白白浪費了好題材。2023年稍早的《自由之聲》(The Sound of Freedom)是一例,其後公映的《玩謝華爾街行動》也是如此。影片獲得良好口碑,很大程度在於題材而非電影的真正表現。(注:上述為美國上映時序,香港則剛好相反。)

對於沒有聽過2021年Gamestop股票事件的觀眾,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真實故事。網絡散戶聯合行動,在股壇上戰勝金融大鱷,簡直可算是完成了當初佔領華爾街行動的人不能完成的任務。整個股戰過程戲劇性十足,不用作任何電影化修飾,便已非常豐富和刺激,加上編導不時在片中穿插真實的新聞片段,臨場味道十足,就如看紀錄片或新聞透視節目一樣,極具渲染力和代入感。

相對來說,對於人在美國看過這則新聞的人,除了像是看新聞重溫,便較難提起興趣,看的時候甚至會有點質疑,為什麼要拍成劇情片?這明明就是紀錄片的材料而已,根本用不著硬是要找一堆演員作案件重演吧?例如最後主角吉爾接受國會傳訊,被議員質問時,畫面上看到的議員並非演員,而是真正的美國國會議員片段,但主角一方卻是演員代勞,那為什麼不直接把原型人物的片段呈現,不是更有實感嗎?

提出這樣的質疑,不是說真實事件不宜改編。畢竟影史上早有無數改編真實事件的經典劇情片,只是如果要把真人真事拍成電影,是否應該在人物塑造上下一些工夫?非常遺憾地,在《玩謝華爾街行動》中,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看不到太多的人物刻劃。保羅丹路的演技毋庸置議,但他今次的角色,實在看不到任何變化和成長。由始至終他就是說因為喜愛Gamestop這間公司的股票,於是策劃出這個驚天的推高股票行動,但整個過程中,都沒能摸清楚他這樣做背後的真正動機或想法,而僅只是表面上的說詞。換句話說,編導只是把他在之前新聞故事中的形象重複一次展示,而沒有真的想探討一下他的內心世界。或許這個人物已經被擺上神臺,容不得編導冒犯其神性,但這種只有褒揚而欠缺審視眼光的描寫,實際上就和大家都不以為意的主旋律電影沒有分別,唯一不同的,只是服務對象的不同而已。

片中其他人物也是非常單薄,例如作為主角對頭人的對沖基金公司老闆普洛金,除了扮演一個非常典型的不討好反派角色,每次出場就是作為猙獰的華爾街大鱷代表,便毫無深度可言。再者,影片只把他拍成大輸家,卻沒有交代後續,原來不過一年他已東山再起,再次開新公司繼續賺錢,最近甚至買下NBA球隊夏洛特黃蜂成為班主。至於其他小角色,包括一眾散戶更是不值一提,表面看很多支線,但全都是純粹作為工具人而存在,唯一稍有意義的,就是反映出新冠疫情下的一點社會百態,但影片主題是股票而不是疫情,講得再好也是徒然。可以說,整部電影看似人物眾多,但看完後全都面目模糊。

我對《玩謝華爾街行動》劣評,可能會被質疑成不支持對抗高牆的冷漠一族。但我是特別討厭這種綑綁式的道德拷問,如果只是因為題材或立意佳就鐵定要支持和盲撐,那怕其內容就是如此的不堪入目,那我寧可繼續被誤解好了。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