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物語》- 為何躋身網民口中的「cult」片行列?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7年08月05日
Story in Taipei

台北物語
Story in Taipei

評分: 3/10
年份: 2017
片種: 劇情
導演: 黃英雄
主演: 陳怡安、邱志宇、李宓、蘇尹男

終於看了台灣朋友口中的年度奇片《台北物語》,果真名不虛傳,非常厲害。這部以爛著稱的電影,在台灣長期上映一個多月,累積票房超過四百萬元,成為業界佳話。究竟它有多爛呢?

單純地以劇情來說,《台北物語》的表現其實不算太差,甚至比起過去十多二十年來,不少粗製濫造的港產片更認真和豐富。身兼編劇的導演黃英雄從台灣社會時事獲取靈感,借一名民選官員的過失引發一系列事件,反映人性的醜惡,主題上還算是比較明晰,編導對於主線故事的掌握,由始至終都捉得比較緊。真要說劇本的缺陷,主要還在於對白的清澀。要寫出人性化的對白不是易事,尤其是對經驗不足或欠缺天分的編劇來說,即便故事如何有趣,一旦對白欠佳,讓演員唸白不像人話,整個戲劇效果便會大打折扣。例如像片中不少本來嚴肅的情節,都因為對白太彆扭,被觀眾看成是喜劇,貽笑大方。

顯然地,劇情粗疏,對白失實,頂多惹來一笑,但未至讓這部電影成為年度奇葩。真正讓這部作品躋身網民口中的「cult」片行列,看來還在於其遠遠低於電影工業標準的製作質素。這裡所指的製作質素,包括攝影、美術、演員調度、場景、剪接、後期調整、宣傳海報以至最值得一提的音效。如果說全片只有一兩個部分失準,觀眾還能以低成本為由加以體諒,但是偏偏影片在上述的眾多項目中,真正達標的環節不多,整體製作水平之低,只能教人愈看愈出戲。

音效是受到不少人忽視的電影製作環節。不要說觀眾,就是一些比較業餘的電影製作人,不時也會忽略了音效的重要性。關於音效製作的概況,以後我或會另文詳談,現在只針對這部電影的音效來說。不管是現場錄音及後期混音,此片的表現都是遠低於工業水平,甚至連學生電影的質素也不及。對白及現場不佳不用說,最要命的是,負責後期混音的工作人員,未知是否聽力出了問題,竟然會容許不清不楚的對白錄音及短裂的環境聲效過關,這在以院線放映為目標的商業電影來說,是不能原諒的錯誤,也是完全匪夷所思的事情。正因為其音效上的拙劣表現,讓觀眾不時看得亟為抽離,觀影體驗不免大打折扣。

有嚴重缺失的音效墊底,片中其他製作上的缺陷,倒是避過了不少劣評。例如粗糙得好像沒有怎麼用上穩定器的手搖鏡頭、攝影近視發作失焦、畫面調色不一致的場景等,每一個部分拆開來看,無一不顯露出製作人水平的業餘。不過這些部分的問題,都已被差得太離譜的聲效所掩蓋。況且,撇除技術的話,影片演員表現的參疵,也已足夠讓人出戲。好演員配上好劇本當然最好,但是優秀的演員遇著爛的劇本,還是有可能把劇情演得富說服力。相反,經驗和能力不足的演員遇著平庸的劇本,便是一場大災難。影片看來以業餘演員為主,即便是作為招牌的前奧運選手陳怡安,也非演藝科班出身,一大堆素人齊集,遇著有能力的導演,或者拍紀實劇情片,可能還能勉強過關,可惜編導也是新人,劇情是奇情戲劇為主,後果可想而知。

說到爛成cult的電影,荷李活傳奇艾活可以算是始祖。黃英雄的故事和背景,以至《台北物語》整部電影的表現,其實還差得遠。況且,從他這部處女作的情況來看,說到底欠的不過就是一個錢字。只要能撈到多一點的資金,多找一些專業的製作人員幫忙,必然能有所改進。聽聞黃導已打算為影片開拍續集,且看他會立心改變洗脫污名,還是借勢爛到底,以另類途徑在影圈留名吧。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