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戰記》:編導要繼續進步 就必須把國王的新衣脫下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06日
Warriors of Future

明日戰記 Warriors of Future

評分: 6/10
年份: 2022
片種: 科幻
導演: 吳炫輝
主演: 古天樂、劉青雲、劉嘉玲、姜皓文

《明日戰記》在香港上映之初,為谷票房無所不用其極,媒體文化界也是推波助瀾,或是有心助威,或是眾怒難犯,影評都寫得非常鬆手,影片跟本土文化緊緊掛勾,近乎在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情況下,在本地票房大撈一筆。雖然影片在技術上的表現為港產片寫下里程碑,但不論在劇情、人物和具體創意上,沙石卻不少,現在乘著電影落畫,轉戰串流平台之際,或許正是時候來一次較持平的檢閱,也幫助編導把國王的新衣暫時脫下。

《明日戰記》的各種優點和技術突破,早已在電影上映之初,多如繁星的好評文章中被詳細論述,我的觀點大致沒有偏差,主要就覺得電影在中段開始漸入佳境,由醫院躲避怪獸起,一直到後來廢墟中尋找炸彈,再到後來的天橋大戰,動作連場,可謂港產片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機甲特效盛宴,很難說不滿意。然而除此之外,影片還有其他值得稱頌的地方嗎?

說到特效上的表現,單純從畫面質感和電腦動畫技術來看,是合格有餘的,至於和荷里活的比較,是沒有必要。人家畢竟財雄勢大,經驗豐富,作為港產電腦特效科幻大片的起步作,《明日戰記》是對得住觀眾和投資者有餘。然而撇除技術上的展示,單論原創性的話,影片卻很難教人給予認可分數,這是因為全片大部分科幻設計,幾乎都是取材自歐美或亞洲其他地區的作品。舉例來說,古天樂和劉青雲的裝甲,便跟漫威《鐵甲奇俠》和日本動漫《人狼》(也拍過韓國真人版)特別相似,尤其當角色戴上頭盔後,臉部特寫的模擬鏡頭,完全就是臨摹《鐵甲奇俠》。另外如母體的場景設定,也很難不讓人想起《異形》。如果只是網絡電影,大雜燴的參考還可體諒,但作為港產科幻電影的開山作,這種程度的模仿,不免讓人有點失望,也對美術創作團隊的創意貧乏感到難堪。

要說特效上較好的地方,就只有場景,也就是大量香港真實街道的環境設定。本地觀眾以往看荷里活的電影,目睹歐美地標被破壞,感覺始終不大,但是在《明日戰記》中,看到主角等人跟機械人和怪獸在極富香港特色的建築和街道天橋等地方戰鬥,共鳴感是強烈得多。

影片特效技術合格但創意一般,劇情何嘗不是一樣,同是以外星植物來襲為主題,不會比去年內地網片《大災變》的故事好多少。特效出身的導演吳炫輝,在古天樂的指導下,表現其實已不是太糟糕,至少比當年《封神傳奇》完全失控的許安好,意思就是吳炫輝在敘事上縱無任何特別建樹,好歹也把故事平鋪直敘地交代出來,但正如上述,在如此普天蓋地的宣傳下,觀眾期望不免偏高,單是完成敘事任務,並不足以讓人信服,尤其跟近來內地的好些科幻片,如《流浪地球》相比,故事上的開創性確是差天共地。雖說《流浪地球》有劉慈欣的原著小說作藍本(雖則有看過小說都知電影幾乎是另行創作),但正如本站台灣影評人bio-man所言,「人家在更簡單的文本拍出的東西,可是豐富到沒有一分鐘是多餘累贅的感覺」,相比之下,《明日戰記》雖然有一個看似科幻的背景設定,但整部電影演下去,就是單純的動作片格局,許許多多的所謂科幻元素,都沒有得到開展,結局更是草草收場到一個地步,令人猜想會不會是之前的動作戲已經花費太多,結果無錢埋尾。

過去曾說過很多次,華語影壇拍科幻最大問題,是電影人沒有科普常識,很不幸地,《明日戰記》的整個創作團隊,都沒有最基本的科幻基因。話說回來,是否沒有科普常識就不能拍科幻片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就算是荷里活的電影人,也不是全都是科普專家,只是人家懂得選材,大量改編知名科幻小說,但香港從事商業電影的業界人士,又有多少人真的會埋頭苦讀,從科幻經典中尋找靈感?

再來就談一下演員,古天樂作為總監製和大老闆,用心用力不用懷疑,好拍檔劉青雲也是鼎力支持,角色對他來說難度甚低,輕描淡寫已非常稱職。國內新人萬國鵬算是合格,只是有時會想,如果這個角色換成Mirror的姜濤去演(可惜拍攝時Mirror應還未出道),未知票房會否能夠再上一層樓?至於劉嘉玲和謝君豪,基本上無戲可演,十分浪費人才。姜皓文照例浮誇得過分,張家輝則礙於特效化妝,臉容僵硬到無法演戲,只能靠眼神和對白搭救。

《明日戰記》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可喜可賀,但狂歡過後或許必須冷靜下來反思不足,編導和創作人也不應因為被過分追捧而自我膨脹,相反更應多翻找負評溫故知新,為往後的續集或新作改進。忠言逆耳通常難接受,但總比國王的新衣來得好,說到底,盲目唱好不過是愛你變成害你。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