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片種的必要,不僅止於凸顯技術面的水平而已-《玩命貼圖》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19年01月17日
Karma

玩命貼圖
Karma

評分: 4/10
年份: 2019
片種: 驚慄
導演: 鍾維恒
主演: 任容萱、周孝安

其實當筆者看到文宣海報時,一度以為這部片子會是限制級的作品,但最終本片在台灣只有輔12的分級(相當於香港的IIA),這反而讓筆者好奇現在的年輕觀眾對於血腥暴力的接受到底高到甚麼程度。

基本上,《玩命貼圖》的血腥暴力程度以台灣電影來說,確實是足以視為自《雙瞳》之後的一個正面範例。至少從對比於號稱挑戰台灣狂殺電影初體驗的《絕命派對》只剩下一個蟑螂醬可以說嘴,《玩命貼圖》在死亡場面的視覺衝擊感是直白且有敘事性許多的東西。然而視覺特效與模型特效的表現優異,並無法彌補作品本身的劇情漏洞乃至於敘事邏輯的不足。

從類型上來說,這是一個透過科幻色彩包裝的怨靈狂殺故事,不論是角色死亡的理由或是角色死亡的鋪陳,仔細看可以看到不少歐美怨靈片或是靈異狂殺電影如《絕命終結站》的影子。而片中不時出現在事故現場的黑貓,則像是借鏡以前一部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貓眼看人》的元素再包裝。而圍繞角色依序死亡的劇情推演的過程中,則穿插了故事主角群的師生之間表裡不一的背景設定,明顯也是受到歐美YA狂殺電影熱潮的影響之下的產物。綜合以上這些元素,加上合格的視覺效果與沒有太多問題的攝影剪輯功力,理論上《玩命貼圖》不應該在最終的敘事表現上面一如片中毫無演技可言的主角群一般讓人難以收貨(唯一能叫做演員的除了演出主任的馬力歐,就是演過路警察的李得全以及客串的陳曉東)。

首先在於製片方的對岸電影公司(浙江博地影視有限公司),注定了這部作品有著預定在對岸上映的基礎之上,勢必會有創作過程遷就於廣電總局的規定之妥協。而這個致命的妥協,就是多數影視創作者最常諷刺對岸靈異類型作品的那八個字…『現代的中國沒有鬼』。也因此為了遷就這一層必須的妥協,本身就遊走於靈異與科幻之間的劇本,最終留下靈異玄學空間的部分,也就只剩下頭尾露臉的陳曉東飾演的死神所出現的橋段還保留了鬼片的色彩(儘管我覺得他更像個打破第四道牆的說書人)。

其次在於劇本的設定安排上,明顯編劇也沒了解狂殺電影(尤其是YA類型)的本質。在未成年的學生故事線以及成人師長的故事線取捨上面,編導忽略了YA狂殺電影很重要的一個設定。亦即是未成年主角本身遭遇困難時,對於成年人的不信任與求助無門所導致的自救。也因此過往歐美電影在劇情推演到未成年的青少年角色遭遇死亡橋段時的無助,才會予以觀眾一定程度的衝擊感。然而《玩命貼圖》過度聚焦在本應是事件局外人的女老師身上,甚至在劇情推演的過程中屢屢安排女老師接觸到幾次死亡事件的現場,因而忽略掉幾位青少年主角的人物設定偏於浮誇表面,並沒能讓觀眾對角色產生認同甚至理解認識。致使角色死亡退場與其說是劇情推演的必要性,不如說是基於死法設計完成的前提,推導出死法前後所發生的故事的硬拗。也致使全片的推演過程裡,角色的性格心思連貫完整性不高,幾幕劇情埋梗也未見很好的回收(甚至可以說是被編導遺忘了交代上的不完整)。

而最致命的在於演員群的表現上,儘管用歐美知名狂殺片《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的演員演技標準,演員機械式的口條與浮誇的焦躁暴怒(所以我說馬力歐是全片唯一像演員的人),筆者並沒能對這些片中扮相臉譜樣板化的角色產生任何投入感。

至此,筆者儘管對於《玩命貼圖》的片種拓展野心以及出色的特效乃至於攝影剪輯給予正面評價肯定,但是在劇本表現上的複雜化是否適合一部狂殺電影,又或者讓YA電影的主角錯置為成年人而非青少年是否值得嘗試,我想《玩命貼圖》最終整體『瑜不掩瑕』的表現,似乎也一如等待戲落幕收割的死神最後的動作一樣…該走了…

話說,為何我會在一部狂殺片,看到比垃圾片還不如的《港都》的導演周守訓出現在出品人名單裡?這可能是全片看完後對我而言最大的驚嚇點,難怪片頭過後我一路平淡心情的欣賞死法直到片尾…

猛人:化妝特效儲榢逸(儲旭)、本片攝影剪輯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