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的《故事新編》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4月12日
2025年04月12日
小津安二郎的《故事新編》 by Kantorates
紀念著名導演,通常會舉辦經典電影回顧展,但日本WOWOW電視台卻是別開生面,為紀念殿堂級大導演小津安二郎誕生120周年,他們選擇翻拍小津的經典舊片,製作成共六集的單元劇《故事新編》。
《故事新編》2023年十月在東京國際電影節首映,其後在電視播放,導演包括城定秀夫、吉田康弘和松本優作等,主要是電視劇或新晉電影導演,但演出陣容不弱,計有田中圭、染谷將太、高良健吾、成田凌、柄本佑、前田敦子、成海璃子等,頗為熱鬧。
至於說到改編翻拍的作品,較為出人意料,或者是和大家期望有點不一樣的是,並非小津晚年享譽國際的一大堆名作,如《東京物語》、《晚春》、《秋刀魚之味》等,而是他早期的默片,當中包括《心血來潮》、《我出生了,但...》、《非常線之女》、《淑女與髯》、《東京之女》和《青春之夢今何在》。
不少人好奇,為何不拍小津的晚期經典?我猜可能因為這些經典都難以憾動,觀眾對於這些電影的印象都是根深蒂固,新版定必難以超越前人。再者,單元劇每集僅五十分鐘左右,要把這些動輒兩小時的經典濃縮,不乏挑戰性。相對來說,上述默片一般片長較短,剪裁較易。事實上,小津晚期作品,每部故事設定相近,部份連人物名稱也是一樣,要拍成六個單元劇,素材未免重複,相比之下,他的默片取材各異,故事戲劇性較強,不少均受歐美電影影響,確是更適合新編重拍。
然而六部原片均為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作品,很難把劇情照搬,因此新版的編導,還是對這些默片作出不少改動,當中有些較為成功,有些則予人格格不入之感,例如《心血來潮》,原版講述貧民區父子相依為命的故事,父親後來為了還債,更要坐船去北海道打工,放在今時今日,那怕主題如何,單是這些狗血情節,顯然是不合時宜。雖然編導城定秀夫已經把很多細節現代化,片尾父親也不用像原著跳船這麼誇張,但整個故事始終予人太濃重的懷舊味,很難分辨究竟是否發生在現代。
相對來說,新編《我出生了,但...》則成功得多,兩小孩冷眼旁觀父親為了討好上司,不惜低聲下氣,拋棄尊嚴,心裡不是味兒,但也初嘗成年人世界的遊戲規則,深具社會諷刺性。小津眾多早期默片中,以這一部最為人稱道,甚至成為教材,蓋因其主題和描述的內容,不但具備跨地域性的感染力,意思就是不論是在日本、亞洲、以至歐美,都是現實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的事,因此能夠獲得觀眾共鳴。而且,這樣的題材也是歷久常新,經得起時間考驗,放諸廿一世紀的當下,一點不會令人覺得過時。或許正因如此,新編對原著的改動最少,也可能是六集中,編導拍得最舒服和容易的一部,因為他只要搬字過紙,便足夠了。
改動較大的,可能是《淑女與髯》。雖然故事主線和原版大同小異,都是講性格古板,蓄大鬍子的主角大學畢業後,因為堅決不肯剃鬚而未能找到工作,直至後來受到身邊人影響剃鬚,終於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但新編有一個重大改動。在原版中,男主角是接受女主角的勸喻剃鬚,但新編女主角是反對他這樣做。顯然地,這樣的改動是為切合世界潮流。原版主角代表落伍守舊派,女主角扮演引導他邁向新時代的明燈,在當時來說具進步意識。但在新編中,女主角卻認為男主角蓄鬍子是堅持自我之舉,讚賞他不會隨波逐流,正是當代歐美主流推崇獨立個性的體現。表面看女主角的態度是完全相反,實際上是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潮流。
整體而言,六個短篇各有特色,當中以《我出生了,但...》最完整,寓意最深邃,也最能反映小津對人性觀察的透澈。《青春之夢今何在》探討友情,故事簡單但餘韻不絕,教人反思。《淑女與髯》最歡樂、《東京之女》最悲情、《非常線之女》最有格調,唯獨《心血來潮》最顯過時。小津早年的默片經典,還有十多部,相信這個系列如要延續,素材還是用之不盡。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