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 Paris》: 編導批判社情火力十足 一次無差別的大包圍批鬥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4年07月13日
Under Paris

巴黎深淵 Under Paris

評分: 7/10
年份: 2024
片種: 災難
導演: Xavier Gens
主演: Bérénice Bejo、Nassim Lyes、Léa Léviant

每年夏季,歐美影壇都有鯊魚災難片推出。本來以為近日Netflix首播的法國鯊魚片《Under Paris》,也是同類型的陳腔濫調,沒有想到這部看似B級爛片的製作,劇情卻是不斷出現出人意表的變化,而且編導批判社情的火力十足,可算是近年最讓我印象難忘的鯊魚災難片。

或許看過影片的觀眾都會認同,這部電影趕及在2024年六月這個時間點完成推出,顯然就是要為七月舉行的巴黎奧運會「贈興」。編導的立場是頗為明確,就是覺得辦奧運是勞民傷財之舉,並藉著片中巴黎市長的不負責任,鞭撻政府的好大喜功,官僚腐化,為了面子工程罔顧巴黎人民以至運動員的死活。只是單純地痛罵政府的無能,似乎並未足以壓抑編導的怒火。他不但道出鯊魚災難說穿了就是人為造成,有趣的是在非常政治正確的反建制主題上,套入非常多政治不正確的橋段,特別是對極左保育團體的嘲弄,或許正因如此,影片在歐美評論界的口碑一般,因為好些針對特定社群的批評,相信不容易為人接受。

編導可是透過片中形形式式立場各異群體的群魔亂舞,來一次無差別的大包圍批鬥。例如海洋保護團體的剛愎自用,自以為是,便被嘲諷撻得體無原膚,尤其是少女組員的一意孤行,罔顧自己性命之餘,也令到身邊人接連遇險,完全就是近年歐美很多同類維權組織的寫照,這些人往往為了所謂的公義,做盡離經叛道之事吸引世人眼球,但除了達到譁眾取寵的政治目的,真正成效卻教人生疑。警方的傲慢固執和官僚保守,也大大拖延解決問題的黃金時機。這場滅世鯊魚災難之所以惡化至一發不可收拾,最主要就是因為上述群體一個接一個失誤的骨牌效應引發。某程度來說,編導也點出極端對立對社會帶來的損害,如果每一個群體都只顧及自己的立場,完全得勢不饒人,結果就會如《風雲雄霸天下》的今句,「凡事去得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荷里活的B、C級災難類型片,通常都是大團圓,頂多就是片尾留一個小伏筆,為以後開發續集鋪路,但故事發展整個過程,主要還是按照基本上的起承轉合,透過主角一步接一步解決危機,讓觀眾產生共鳴,從而帶來觀影滿足感。相對來說,《Under Paris》卻有點反其道而行,片中主角面對的危機是不斷惡化,而且一直都未能掌控局面,處於非常被動的未知之中,因而更能加深恐懼感,而最後賽納河高潮戲,更是完全顛覆觀眾對災難類型片的期望,當你以為會發生A,劇情就向B發展,最後更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因此特別令人看得過癮。

《Under Paris》比較成功之處,是讓觀眾發現,原來早已被拍爛的類型片,還是可以玩出新花樣。成本低不是電影拍得爛的藉口,只要能夠和觀眾找到共同語言,便能贏得掌聲。另外一個觀察就是,近年Netflix的非美國出品電影,質素上似較有保障,例如韓國大熱劇《魷魚遊戲》、日劇《幽遊白書》和電影《城市獵人》等,都比預期好看,今次由法國人拍鯊魚片,顯然也大勝荷里活的同規模製作,或許以後真的要多留意非美國人主導的Netflix製作了。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