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魚》: 儘管成本不高仍然是誠意十足 用現在的眼光看仍不過時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2年09月03日
Piranha

食人魚 Piranha

評分: N/A
年份: 1978
片種: 驚慄
導演: Joe Dante
主演: Bradford Dillman、Heather Menzies-Urich、Kevin McCarthy

1975年,史匹柏以《大白鯊》成功打造了動物災難片(儘管更像是怪獸化與污名化鯊魚的怪物片,大白鯊實際有紀錄的攻擊人的次數,還沒有虎鯊與公牛鯊的統計數據多),這也影響了不少跟風仰賴主流大製作題材的獨立製片甚至是B級片廠在那段時間的創作模式⋯⋯是的,瘋人院影業以及Syfy這類片商一直都存在。

而到了1978年,B級片天王羅傑柯曼出品製作了規模偏小,但腥羶色比例提高不少,同時由喬丹提(是的,《小魔怪/小精靈》、《破膽三次》、《魔幻小戰士/晶兵總動員》的導演)執導的《食人魚》。

有趣的是,同年剛好也碰上了《食人魚》取經的《大白鯊》正宗續作《大白鯊2神出鬼沒》。

《食人魚》1978年原版(不是1972年英文片名同名那部的文本重拍,那部是一個謀殺電影,只是剛好死者被食人魚吃掉而已),主軸描述軍方實驗的食人魚物種因故遭到誤放進入娛樂水域,而闖禍的調查人員必須設法阻止食人魚攻擊災情的擴大。

儘管整部片的劇本框架,抄足抄好抄滿了《大白鯊》的公式,但相較於《大白鯊》的場面氣勢仍建立在擁有充足預算的支援,羅傑柯曼將成本壓低的快手製作模式,反而讓作品在敘事上看得出預算限制的各種取巧拍攝。

特別是片中涉及食人魚攻擊的橋段,中後段食人魚大量鏡頭登場之下,為了避免因為預算導致的粗糙出戲,喬丹提反而使用大量快速剪輯的鏡頭穿插交錯,從而營造出焦慮不安的敘事感。

不過在食人魚有登場鏡頭前夕,整部片仍然是比照《大白鯊》那種「不明生物未知感」的長鏡頭式的敘事結構,同時也讓片中涉及血腥暴力以及裸露的橋段,有著充足的篇幅。

而這類剝削元素,即使是到了阿甲在2010年重拍版本,也還是保留了下來,更甚者,還是以相對高昂的預算以及精緻化的形式展現給觀眾。

當然,本片嚴格說起來,在文本上其實是看不太出來有續集發展的空間,但還是在結局安排了暗示有續集可能的敘事餘韻(所以才有了1981年柯麥隆不想承認的黑歷史的第二集)。只是續集的故事設定就真的跟第一集一樣,只有軍方開發軍事用途生物的這部分有延續下來,其他設定都與第一集出入很大。

而儘管本片成本不高,但是(撇開軟式色情的裸露)片中的食人魚機械模型以及血腥特效的表現,仍然是誠意十足,用現在的眼光看仍不過時。

至於本片結局,老實說,不管是1981年的續集,1995年電視電影重拍版,還是2010年重拍版(以及重拍版續集),其實都收尾的不是很好(勉強還行的大概也就2010年版本),不過本片本來就是純粹娛樂取向的消暑恐怖片,過程表現精彩其實就已經有達到目標了。

《食人魚》1978年原版,台灣至今未發行中字版影碟,美國尖叫工廠預定年底將推出重新數位掃描修復版本UHD,本文介紹的是同樣是尖叫工廠出品的第一版,當時只有推出DVD與BD。

尖叫工廠最早推出的第一版其實仍能看到膠卷掃描未修復的刮痕與黑點,同時對比的調整也還沒進行數位修復處理(畫面偏白的問題在部分段落很嚴重),而這版片源並沒有收錄任何字幕(英語發音無字幕)。

特收部分就導演講評、花絮影片(原版與尖叫工廠重新訪談版本)、NG片場側拍、各版本預告、美日等海外文宣劇照海報場刊掃描,以及很珍貴的模型設計師提供的原案食人魚模型跟設計手稿概念圖與分鏡表等靜態圖片特收。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