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最愛華語電影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04年06月01日
十五大最愛華語電影


首先想說明清楚﹐ 「 十五大最愛華語電影」 一文並非什麼權威性的評選﹐ 也不是投票活動﹐ 而是筆者Kantorates 簡簡單單的個人之選。 選出的 十五部電影全是我個人的喜好﹐ 並不一定富有任何形式或領域上的代表性。 希望今次的文章能起拋磚引玉之用﹐ 牽起年青讀者對華語電影的興趣 ﹐ 那 便心滿意足了。

評選準則

華語電影的定義和規範 ﹐ 包含中國內地、香港 、 台灣等華人社會出產的 電影作品。 時間上則是由電影傳入中國起計﹐ 直至2004 年截稿前的今天 為止。 由於這只是一次個人的評選﹐ 而我本人的觀影經驗亦不算太豐富﹐ 看過的影片﹐ 尤其是五六十年代 的﹐ 著實不多。 所以這個名單絕對是非常的 不完備 ﹐ 還望將來觀影經驗增加後能夠補充修訂。

以下十五大電影排名不分先後﹐ 只以推出的時序排列。

13


《西廂記》 (侯曜 1927)
雖然是1927 年的作品﹐ 但影片展現出非比尋常的想象力﹐ 夢境一場尤 其令人激節讚賞﹐ 論創意尤勝不少現代電影。 編導侯曜深諳電影語言之 道﹐ 化理論為影像﹐ 手法靈活有緻。 另片中千軍萬馬場面不少﹐ 以今 日的眼光來看或者不算什麼﹐ 但以當年的製作條件來說﹐ 已是氣勢不凡的 大場面了。

《大路》 (孫瑜1934)
早於 《 小玩意》已展現出活力的中國第一代名導演孫瑜﹐ 在 《 大路》中 繼續以跳脫清新的風格吸引觀眾。 孫瑜本人曾留學美國學習電影﹐ 拍攝 風格上揉合了歐美片的特點 。 不過他亦沒有忘本﹐ 影片故事暗含抗日 信息﹐ 是一齣愛國電影﹐ 尾段的轉折最為教人看得感動。

《浪濤沙》 (吳永剛1936)
先不論其超凡的視野﹐ 單是吳永剛對於電影的種種形式上的實驗, 已教人 佩服不已。 由片初的蒙太奇字幕﹐ 到首尾呼應的影像設計, 甚至是敏感的 光線運用﹐ 都顯出導演敏銳的電影觸覺。 配上影片超越時空的故事寓意﹐ 個人認為 吳在此片展現出比成名作《 神女》更強的創造力﹐ 成功做到雅俗 共賞的境界 。

《馬路天使》 (袁牧之1937)
選這部片全因周璇。 雖然只是十來歲的少女﹐ 但已散發出無窮盡的明星魅 力﹐ 數部金曲更是百聽不厭。 另影片的劇情笑中有淚﹐ 展現出拍攝者苦中 作樂的樂觀心態﹐ 所以說的雖是悲劇故事 ﹐ 但不會令人看得情緒低落。

13


《小城之春》 (費穆1948)
被不少論者認為是華語電影經典作的《 小城之春》﹐ 是展示中國人情文化最 透澈的佳作。 如果說小津安二郎是「 最日本」 的日本導演﹐ 那費穆絕對是「 最中國 」的。 費穆無論在中國文學和國劇的造旨都極為淵博﹐ 他的電影揉合 了中國傳統戲劇的風格 ﹐ 配上深刻細膩的中國人情描寫﹐ 令影片展現出如國 畫般 「 情景交融 」的情調。

《危樓春曉》 (李鐵1953)
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製作水準一般比較粗糙﹐ 「 七日鮮 」的趕拍之作不少。 不 過當中亦有一些較認真的作品﹐ 《 危樓春曉》便是一例。 李鐵的電影語言運用 生動富創意﹐ 描寫群戲功力一流﹐ 是同類 型群居一室的戲劇佈置的典範 ﹐ 影響 了不少後來的華語片和電視劇。 另外﹐ 影片內容反映現實之餘亦富社會良心﹐ 顯出拍攝者對社會的真切關心。

《精武門》 (羅維1972)
李小龍作品中最富勁度和通俗感染力的一部。 和製作比較簡陋的《 唐山大兄》以 及後來漸趨國際化的《 猛龍過江》及《 龍爭虎鬥》相比﹐ 《 精武門》的精彩在於它 能表現出李小龍初生之犢不畏虎那種自然﹐ 不經過太多人工修飾的個人魅力。 他 在片中的一舉一動﹐ 都散發出逼人的力量﹐ 深深打動觀眾的心靈。

《半斤八兩》 (許冠文1976)
《半斤八兩》是七十年代最富代表性 、 最能反映當世時局和人生百態的港產喜 劇。 許冠文的喜劇計算異常準確﹐ 拍攝手法十分成熟﹐ 全片幾乎做到毫無冷場﹐ 驚喜一浪接一浪﹐ 而且笑中有淚﹐ 這在香港喜劇界來說﹐ 絕對是前無故人。

13


《黃土地》 (陳凱歌1984)
中國第五代導演群中﹐ 最先贏得外界注目的﹐ 就是陳凱歌和他一鳴驚人的處女作 品《 黃土地》。 影片以極為簡樸的故事內容 、 極少的對白 、 風格化的鏡頭佈置 等去反映出創作人複雜矛盾的家國情懷。 雖然有人說它形式蓋過內容﹐ 但這種手 段無疑是完全打破了華語片以往重寫實的特質。 所以《 黃土地》(《 一個和八個》 雖拍成於《 黃土地》之前﹐ 但上映於後) 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開創性。

《英雄本色》 (吳宇森1986)
吳宇森繼承了張徹的陽剛武俠風格﹐ 為香港的黑幫片重新定義﹐是繼七十年代的 功夫片後再獲國際注視的港片類型。 影片的種種內容和設計不斷被多番模仿﹐ 可見 其對後來港片的影響之巨﹐ 港星周潤發亦憑此片奠定天王巨星地位﹐也為他和導演 吳宇森日後進軍荷里活埋下最重要的種子。

《暗花 》 (游達志1997)
九十年代中期﹐ 港產片開始陷入低潮﹐ 猶幸以杜琪峰為首的銀河影像力挽狂瀾﹐ 拍出多部破格之作﹐ 《 暗花 》正是此時期最富通俗戲味的一部。 無可否認﹐ 《 一個 字頭的誕生 》 、 《 兩個只能活一個 》 、 《 鎗火 》等是更富實驗性的嘗試﹐ 但個人 來說﹐ 則比較喜歡這部在風格嘗試之餘不乏劇力的奇情偵探片。 值得一提﹐ 影片雖由游達志執導﹐ 但從風格和意識形態等來看﹐ 都和影片監製杜琪峰、 韋家 輝執導的電影如出一轍﹐ 所以這亦可以說是杜韋的作品。

13


《一一 》 (楊德昌2000)
除了楊德昌外﹐ 侯孝賢的一些作品我也喜歡﹐ 不過始終不及《 一一 》。 不溫不火 的《 一一 》﹐ 像一煲老火湯一樣﹐ 娓娓道出現代台灣社會的人情百態。 楊德昌含 蓄淡遠的敘事風格切合中國人傳統表達感情的方式。 經歷過《 青梅竹馬 》和《 牯嶺 街少年殺人事件 》的輕狂歲月﹐ 回歸平淡的《 一一 》更能顯出他的心如止水。

《花樣年華 》 (王家衛2000)
《 花樣年華 》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千禧年的《 小城之春 》。 和費穆的《 小城之春 》一樣﹐ 王家衛在此片成功帶出「 發乎情﹐ 止乎禮 」的中國人倫信息。 和王氏作品以往展示那 種過度的自我沉醉和孤芳自賞相比﹐ 《 花樣年華 》的故事簡單直接﹐ 融情入景﹐ 無 論在雅俗兩方面都拍出理想的成績。

《 朱麗葉與梁山伯 》 (葉偉信2000)
入圍作品中比較冷門的一部。 香港年青導演葉偉信在《 朱麗葉與梁山伯 》展示了同輩 導演中少有的家國情懷。 和許鞍華《 千言萬語 》的竭斯底里不同﹐ 葉偉信透過豐富的 符號意像和淡然無奈的氣氛炮製去表達劇情包含的 深層信息﹐ 電影技巧的運用極為透 澈﹐ 也充滿讓人驚喜的想像力 。 這絕對是近年最被低估的一部電影。 可惜後來葉氏沒 有繼續向這個方向發展﹐ 而是轉向拍攝以市場需要為主的主流商業作品。

《 少林足球 》 (周星馳2001)
作為九十年代喜劇電影的獎門人﹐ 踏入千禧年的周星馳沒有固步自封。 經過一輪的編劇 和導演嘗試後﹐ 終以《 少林足球 》成功作出提升﹐ 由一個純粹的表演藝術者成為一個真 正全面的電影創作人。 從《 國產零零漆 》和《 喜劇之王 》等片開始﹐ 已可見周星馳不甘 於把自己的喜劇生命停留在無厘頭喜劇的野心 ﹐而是希望在喜劇的表現上作出提升﹐ 拍 出在意識上比較成熟和富一定深度﹐ 從而達到雅俗共賞的電影 。 在這方面來說﹐ 《 少林 足球 》的表現是令人滿意的。

13


後記

要從數十部的熱愛電影中選出十五部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遺珠亦自然多不勝數﹐ 例如 吳永剛的《 神女》、 馬徐維邦的《 夜半歌聲》、 石揮的《 我這一輩子》、 李翰祥的《 倩女幽 魂 》、 粵語片《 如來神掌》系列、 李小龍的《 猛龍過江》、 楚原的《 愛奴》、 徐克的《 牒變》、 李安的《 喜宴》、 張藝謀的《 我的父親母親》、 杜琪峰的《 PTU 》等﹐ 不能盡錄 。 另筆者亦對 胡金銓的電影甚富興趣﹐ 可惜看過的著實不多﹐ 或者只是零碎的片段﹐ 所以未能選出其中最愛。

文: Kantorates (6/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