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從被切割時序中保持清晰劇情脈絡的高手示範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3年08月08日
Oppenheimer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評分: 7/10
年份: 2023
片種: 劇情
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基斯杜化路蘭
主演: Cillian Murphy 斯里安梅菲、Emily Blunt 艾美莉賓特、Robert Downey Jr. 羅拔唐尼、Matt Damon 麥迪文、Rami Malek 雷米馬利克、Florence Pugh 科倫絲佩芝

《奧本海默》和《Barbie芭比》的票房之爭,很大可能以後者大獲全勝作結。雖然《Barbie芭比》引發的社會話題和普及性,都比《奧本海默》高,但以戲而論,仍以後者較為「襟睇」,意思就是三、四十年後,觀眾或電影學者仍會繼續閱讀和分析這部電影,但《Barbie芭比》就像是漫威的超級英雄爆谷電影一樣,多半會在歷史的鴻流中消失,乏人問津。

有關《奧本海默》的劇情分析、歷史故事、拍攝及放映科技、花絮、彩蛋,早已多如繁星,不論網上或紙本媒體,都已談過無數遍。正如我在Youtube講評節目說過,本身對這段歷史興趣不是太大,對於奧本海默和斯特勞斯這些人物,認識也不深,因此不在本文補充。事實上,荷里活大片面向全世界,尤其是像《奧本海默》這等超級大製作,為吸納最廣闊的觀眾層,深入淺出是必要條件,編導最基本的任務,就是要讓觀眾在不用預先溫習的情況下,便能入場享受電影,而且不會看得不明不白。所謂的溫習或補課,應該是在觀影後而不是在事前,但看網上不少評論介紹,紛紛教人入場前預習,其實是本末倒置。

奧本海默的經歷,其實並不太繁複,確是無需事前預習,當然,如果對美國政制缺乏認知,或許對於當中的國會或內部聽證感到陌生,但這無關電影是否把事情說得明白,而更多在於觀眾的常識水平。在這樣的前提下,不能不讚揚大導演奇斯杜化路蘭的敘事功力。把時序打散重新組織,不是由路蘭首創,但顯然他肯定是精於此道的高手,從成名作《凶心人》,再到名揚四海的《潛行兇間》,以至高峰期的《星際啟示錄》,無一不大玩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本以為他今次拍歷史傳記,很難重施故伎,但剛剛相反,全片不斷在奧本海默人生不同階段穿插,奇在不會令人看得不明不白。

路蘭把《奧本海默》的時序切割重構,但仍然保持清晰敘事發展脈絡的關鍵,主要還是落在對白身上。雖然時而現在時而過去,但看下去就發覺,其實時間不是重點,真正推進劇情的是對白。意思就是說,路蘭式的「線性」敘事架構,不是用時間而是用對白組成,因此即便時空交錯不斷,觀眾只要抓得緊對白(不要中途離場去廁所或睡著),便肯定不會看得不明白。這其實不是什麼複雜的技巧,任何電影都是靠對白推進,但如何能夠維持清晰明確的故事線,則頗為考驗編導的文字組織能力。

影片三個多小時但不覺悶,也得歸功導演的選材。奧本海默事跡繁雜,就算是原著(影片改編自Kai Bird和Martin J. Sherwin所著普立茲獲獎書籍(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內容也不簡單,除非拍成劇集,否則幾個小時很難包攬。路蘭的重點,看來放在奧本海默在二戰後面對政治鬥爭。這確是聰明的選擇,畢竟創造原子彈的科學之旅戲劇性不多,他和兩女性的感情也無風起雲湧之處,在當下美國政治環境複雜,幾近四分五裂之際,選擇政治鬥爭作為主軸,是精准恰當的商業計算,也可能反映出編導有意借古諷今,表達對現時世界政情黑暗,不論美國國內,以至國際社會的國與國之間,為著政治利益過橋抽板屢見不鮮的感概。影片中後段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戲劇張力增加,特別是斯特勞斯的原型畢露,大大增加戲味和通俗娛樂性,為結尾製造出可觀的高潮。

整體來說,《奧本海默》不論在技術和敘事等各方面,都是令人嘆服的電影,尤其編導路蘭再一次證明,他能駕馭不同類型的電影,不論是懸疑、科幻、奇幻、戰爭甚至超級英雄,他都有辦法注入個人風格,玩出別緻效果。不過三小時的片長,加上題材和人物本身都不是我杯茶,注定這部電影難成路蘭作品中的「賣飛佛」。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