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灘拯救隊》票房失利,又關特朗普事?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7年09月04日
沙灘拯救隊
Baywatch
評分: 4/10
年份: 2017
片種: 喜劇
導演: Seth Gordon
主演: Dwayne Johnson、Zac Efron、Alexandra Daddario
《沙灘拯救隊》在美國上畫票房失利,原因不少。老套胡鬧的劇情固然讓人詬病,但話說回來,觀眾看這類型的爆谷商業片,對劇本的要求不會太高,所以歸因究底,影片之所以沒能獲得觀眾的歡心,某程度上其實在於片中一直散發出的一股背離社會潮流的保守氣息。或者換個說法,影片失利跟美國國情發展不無關係,這筆帳算到特朗普的頭上,也不為過。
商業電影的成敗,除了影片質素,天時地利人和也可以是票房催化劑,社會潮流從來不容創作人忽視。舉亞洲電影為例,近年南韓票房最賣座的電影,不外乎就是批判政商巨賈貪腐的警匪片。這些電影能夠獲得成功,和當地社會貪腐問題嚴重的風氣息息相關,正因為電影提供民眾一個對世情不滿的發泄渠道,所以票房便能賣個滿堂紅。同理,近年標榜本土題材的港產片,屢次獲得電影頒獎禮的重視,也是當前香港社會風氣及中港關係緊張下引發的一種反彈。依此來看《沙灘拯救隊》的創作人,便予人一種對美國社會潮流變化特別欠缺洞察力的感覺。或許可以這樣說,編導未能對社會風氣變化預測準確,拍出不合時宜的電影,失敗在所難免。
近年美國左翼自由派抬頭,種族、性別及性向平等運動發展迅速,正當公眾都在紛紛討論兩性待遇差別的課題時,《沙灘拯救隊》卻反其道而行,全片瀰漫著濃烈的父權主義味道,並一而再地物化女性。細看劇情便會發現,片中幾乎全以男性角色為主導,兩男主角Dwayne Johnson和Zac Efron,由片初起已不斷被標榜男性胴體的陽剛魅力,而且四肢發達的兩人,還充當團隊中出謀劃策的智者角色,大反派的陰謀,幾乎都是由他們兩個人主力偵破,一眾女隊員一直都只能擔當跟頭跟尾的跟班,聽候發號施令。女性在片中的地位,真是低無可低。
對於女性角色的物化描寫,大可以名義上的女主角Alexandra Daddario說明。她跟Dwayne Johnson年前曾在《San Andreas》合作,同一演員在兩片的角色塑造,剛好成為強烈對比。在《San Andreas》中,Daddario扮演的角色,雖然只是手無寸鐵的災民,但是在整個逃難過程中,比起身旁的男性角色卻一點不軟弱,甚至擔當起領袖,利用豐富的求生知識和勇氣,帶領兩少男一次接一次地避過災難。Daddario 在該片表現引人注目,正是因為角色發揮機會多之餘,也非常討好;相對來說,她在《沙灘拯救隊》名為主角卻毫無亮點,正在於編導從一開始便只是把她的角色當作花瓶看待。她在全片就是兩男主角的跟班,在多場所謂的高潮戲中,都是行行企企,秀秀身材,完全屬可有可無的sidekick,觀眾看完全片,都只會感到角色面目模糊,對於Daddario的印象,來來去去就是那副睜大眼睛、哭笑不得的無奈表情。其實除了Daddario,編導對於片中其他女角的處理也是如出一轍,甚至是大反派一角,據說劇本的設定本來都是男性,只是後來因為其他原因才找來一名印度女星演出。在當今女權當道的潮流下,影片卻反潮流地把女性當作花瓶消費,試問怎能搏得觀眾的歡心?
配合潮流的電影,容易獲得廣大觀眾的歡迎,相反亦然。正如上述,近年美國自由派當道,民眾早已習慣反對平權或忽視性別平等論調,就是政治不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如果有人從事這種有別於主流價值的創作,本來已難獲得好評,更甚者,去年底共和黨人特朗普當選總統後,保守勢力復甦,聯邦政府透過行政手段強行扭轉根深蒂固的自由派價值,更是嚴重加深了自由派對其辛苦多年建立起的價值觀的捍衛心態(畢竟美國主流媒體就是由自由派把持),像《沙灘拯救隊》這種在性別主義立場上政治不正確的電影,難免會引發更大的反彈,在票房上仆直,不會讓人感到奇怪。所以說,特朗普或許不是原兇,但說他是催化影片遭劣評的間接幫兇,也不為過。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