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 港影在新世紀初 最重要的作品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12日
Infernal Affairs

無間道 Infernal Affairs

評分: N/A
年份: 2002
片種: 劇情
導演: 劉偉強、麥兆輝
演員: 劉德華、梁朝偉、曾志偉、黃秋生、杜汶澤、陳慧琳、鄭秀文

說起《無間道》,基本上我想二創圈可能比起一般影迷圈更熱衷本片(甚至配音重製),姑且就不提最早在台出現的「補考篇」以及開創二創熱潮的「CD-PRO 2篇」。這些二創作品,一方面引發台灣代理片商「群體工作室」的不滿,同時又引起香港原始版權方的「寰亞電影」持開放態度樂見作品知名度擴散。

但其實《無間道》在台上映之初並沒有引起什麼重大迴響,甚至代理《無間道》的「龍祥電影」,還撞上了台灣淘兒音樂城大批引進寰亞港版雙碟版DVD的處境(當時一片600,比很多光華水貨代購便宜快100)。

我還記得,當初買了第一集港版DVD回家後(台灣當年映期是在2003年4月春假檔期),跟B媽看完之後還不忘對照馬來西亞版結局的倉促突兀,因而數落了馬來西亞電檢摧殘電影的保守主義。

而這也促成了我與B媽在2003年10月前往戲院觀賞第二集(同樣是驚艷),甚至是12月繼續上戲院看了第三集(結果看的不是後來的加長版,而是我提過被我狗幹的港台院線版)。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龍祥代理第一集,結果發行了品質超爛的單碟版DVD(而且只有4:3信箱+國語配音)慘遭影友圍剿之後,火速引進洗版港版雙碟的珍藏版。

我一直很遺憾沒有上戲院(上映當週,後來金馬重映不計)看第一手的《無間道》(沒能在20週年的今天參加台灣唯一特映是更遺憾的事),這次至少能在院線重溫台灣院線的首週,或許也算是彌補兩次錯失第一次的遺憾吧。

回頭談電影本身,臥底題材打從艾迪X章國明的《邊緣人》開始,一直都是描述警匪電影很重要的類型文本。即便後來美國也出現了一部1997年的《驚天爆/忠奸人》,但始終臥底元素還是港片最對味。

在經歷了不算成功的《豪氣蓋天(作案專家)》之後,一度沉寂的臥底題材,直到《無間道》的登場才又重新活絡起來,甚至變形延伸出更多不同可能的文本框架。

而《無間道》最大的成就與突破,其實就是保留港片韻味,但更為靠攏歐美口味的淡化港味,同時在港片慣例的火爆動作戲,也淡化到只剩下兩場各自篇幅不超過30秒的槍戰圍捕動作戲。

將作品回歸到「說好一個故事」這件事,毫無疑問是《無間道》最大的成就與突破。讓觀眾看到港片不是只有過火癲狂的狗血娛樂,也能做到應該有的深度與品質。

其次,則是讓梁朝偉與劉德華「去偶像化」,雖然善用了兩位演員的特質,但讓這些東西很自然的包裝在人物塑造的過程裡,而不是以刻板印象的形式強迫觀眾接受角色性格特質(這一點,陳冠希與余文樂在片頭10分鐘的客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兩位主演明白自己是共享角色,而不是唯一演出)。

在文本與演員都做好適可而止的框架之後,敘事上讓文戲為主的本片控制好節奏,就是讓觀眾不會覺得作品沉悶的編導剪輯功力了。幸運的是,講好一個觀眾能接受的故事是編導三人當時的共識。

就在各方面條件都到位的前提下(姑且不討論白龍王建議改片名的江湖傳說),《無間道》最終達成了編導拍片前聊天所提到的⋯⋯香港影壇是時候再出現一部《英雄本色》這樣的現象級作品,這個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的結果。

回想起來,台灣初次上映當時的票房失利,我想可能多少也與觀眾當時對港片在1990年代中後期的粗糙濫製印象有關,甚至還因此蔓延到對於台灣本土電影的觀影意願(雖然在《臥虎藏龍》暫時性的見到華語片的曙光,但沒有持續很久)。

不過撇開這些,20年過去,港影從曙光到谷底,又再找到生機,《無間道》推出前的「港影已死」的恐慌,終究沒發生,畢竟香港電影一直都是懂得怎樣在規則裡玩出新生命的產業。而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無間道》,毫無疑問是港影在新世紀初,最重要的作品。

《無間道》,今天2022.12.12,香港公映20週年(台灣將於12.30,三部曲同步上映)。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