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者陷入自我陶醉的《我們停戰吧》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8年11月14日
Shield of Straw

我們停戰吧!
Merger, The

評分: 5/10
年份: 2015
片種: 劇情
導演: 陸天華
主演: 林文龍、林熹瞳、譚耀文、湯怡

《我們停戰吧》在宣傳海報及片頭列出數十個影展的紀錄,在港產片來說可算少見,雖然成功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卻無法挽救影片真正平庸的成績。

表面來看,這是一個有關師生戀的故事,儼如《男人四十》的新版重拍。兩片人物設定特別相似,例如男主角都是看似古肅的中年中史教師,對象都是反叛學生妹,而且兩者的故事也觸及兩代人的感情。只是相對於《男》的尋常生活感,《我》則加添了一些意識流的元素,而兩代人的對比,則由《男》的上一代,改成現在的下一代。不過細心留意的話,會發覺在師生戀的包裝下,影片創作人其實包含更龐大的野心。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片名,都點出了編導的用意,即借師生戀的愛情故事,去表達出他們對香港社會大和解的祈許。片中角色的背景設定,某程度上對照了當今本地不同政見及階層的人士。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這個包含社會融合暗喻的呼籲,在全片焦點過度傾斜向女主角林熹瞳的身上的情況下,效果大打折扣。

電影人自監自編自演,一個人領導整個製作班子,很容易當局者迷,陷入自我陶醉,例如八十年代一些喜愛自導自演的電影人,常常把自己演出的角色刻劃成有型有款,便讓人大感吃不消。作為《我們停戰吧》的創作核心,林熹瞳看來也有這樣的傾向。無異作為演藝學院出身的科班演員,她的演技其實不差,在片中更是非常落力,演得投入生動,勝過不少同齡本地女演員,但是正如上述,整部電影看來卻太過側重於她的身上,以至劇情及角色間的平衡大大失調。舉例說,女兒一角本來應該是作為陪襯,對照香港人的感情變化,但是現在這個角色卻因為戲份太少,淪為可有可無的閒角,連陪襯也談不上,只能擔當過場的作用,感覺特別浪費,更遑論是作為兩代橋樑,片初出場時看似非常重要,但實際上連大配角也不算的大閒角宅男教師譚耀文了。

撇除電影背後包含的訊息,單純從戲劇入手,由女主角林熹瞳原創及編劇的故事,看來也沒有特別的靈感。可能編導也覺得敘事有點單調,所以刻意在過場之間加入一些頗為意識流的畫面,然而這些模棱兩可的畫面,除了讓人感到造作扮野,以及讓林熹瞳過足戲癮自high之外,實在想不出來對劇情表達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性。其實與其把戲份都放在突破性不強、布局有點陳套的昔日師生戀部分,還不如加強湯怡及譚耀文一段,或許更能泡製出新意。不過一看製作團隊的名單便會覺得,一旦劇情重心真的由昔日的情節轉移到當代,女兒和宅男教師的角色,肯定會改成由林熹瞳和林文龍主演吧。

《我們停戰吧》是一部充滿自戀感的電影,這包括把全片所有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自我感覺異常良好的女主角林熹瞳,以及宣傳上一再提及的數十個影展參賽紀錄。的而且確,今時今日,影展加持是重要的,但電影製作人卻不能理解,具分量的加持,只限於知名的幾個國際影展。一大堆中小型電影節參展及得獎紀錄,不一定能為影片貼金,尤其當這一籮筐的影展,大家真正叫得出名字的,沒多少個而言。

另外,不知何解,看到林熹瞳,我突然想起景甜…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