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的電影改編史:從無聲電影到現代奇幻
撰文: 姬比 | 發布日期: 2025年04月05日

1937年迪士尼的動畫電影《雪姑七友》(香港上映時譯名),為這個經典的童話故事賦予新意義,也令到這個故事一再成為電影、電視和動畫改編的寶庫。其實早於電影發明之初,《白雪公主》已被改編拍成默片,其後出現無數次的真人改編與動畫。這個故事不斷被賦予新生命,然而每一次的改編,卻也常常引發爭議。
在2025年上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再次引發熱烈討論,尤其是在選角與劇情改編方面,這部作品遭遇了極低的評價,並成為了文化戰爭中的一個焦點。這一系列的變動與爭議,無疑反映出對童話的現代詮釋與對經典元素的再造中,所隱藏的衝突與挑戰。
本文走過《白雪公主》的電影歷程,從1902年早期的默片版本,到今天被不斷更新和重新詮釋的各種改編,淺談每個版本的特色、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了這個不朽故事的文化意涵。
1902 年 - 《白雪公主》(默片)
最早的《白雪公主》電影改編可追溯至 1902 年,由美國導演兼製作人Siegmund Lubin執導。這部電影現已佚失,沒有任何現存拷貝,關於它的細節也極為有限。

1916 年 - 《白雪公主》(默片)
1916年:美國導演J. Searle Dawley執導了首部《白雪公主》的默片,由瑪格麗特克拉克(Marguerite Clark)主演。克拉克此前在1912年的百老匯舞台劇,中飾演過同一角色,這部電影被視為她舞台表演的延續。
該片忠實於格林童話的原著敘事,強調了白雪公主的純真與邪惡皇后的嫉妒心。這部電影在當時大獲成功,證明了童話故事在銀幕上的可行性。傳聞華特迪士尼本人曾觀賞此片,並將其視為日後1937年動畫版的靈感來源。與許多無聲電影不同,本片約60分鐘的菲林仍然存世,使人發現後經修復,讓後人得以窺見這段早期影史的珍貴片段。

1933 年 - 《貝蒂娃娃之白雪公主》(動畫短片)
1933 年,弗萊舍工作室(Fleischer Studios)推出了一部極富實驗性的7分鐘動畫短片《貝蒂娃娃之白雪公主》(Betty Boop in Snow-White)。這部影片以流暢誇張的動畫風格和爵士音樂為特色,由知名樂手卡布卡洛威(Cab Calloway)配音,並演唱了經典歌曲〈聖占士醫院藍調〉(St. James Infirmary Blues)。 短片的敘事風格異想天開,甚至帶有一絲超現實主義色彩。雖然這部作品並未嚴格遵循童話情節,但憑藉其音樂與視覺效果,在動畫史上佔有獨特的一席之地,至今仍為影迷津津樂道。

1937 年 -《雪姑七友》(迪士尼動畫)
提及《白雪公主》的電影改編,華特迪士尼的 1937 年動畫長片《雪姑七友》(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部電影不僅是全球首部彩色動畫長片,更開創了迪士尼經典動畫的黃金時代。
電影忠實改編了格林童話,講述善良的白雪公主因繼母的嫉妒而逃入森林,與七個小矮人展開新生活,卻最終因毒蘋果陷入沉睡,直至王子吻醒她。影片在技術與藝術層面皆為當時的巔峰之作,其插曲如矮人之歌《嘿吼!》(Heigh-Ho)、《有一天我的王子會來》(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亦成為不朽名曲。 本片上映後票房突破800萬美元(歷年總收益4.18億美元),成為影史首部商業成功的動畫長片,並對往後的動畫電影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989 年 -《Happily Ever After》
《Happily Ever After》(1989)是Filmation製作的美國動畫音樂奇幻電影,由約翰霍利(John Howley)執導,被設計為《白雪公主》的非官方續集。故事講述邪惡皇后的兄弟馬利斯勳爵綁架了王子,白雪公主在七位擁有魔法能力的「Dwarfelles」幫助下展開救援。該片原定直接發行錄影帶,但最終於1989年在菲律賓上映,1993年才在美國公映,票房僅得約330萬美元,評價褒貶不一。電影因與迪士尼的相似度引發法律糾紛,Filmation不得不調整角色設計和劇情,但仍未能取得成功。

1997 年 -《白雪公主:恐怖童話》(驚悚版)
1997年的電視電影《白雪公主:恐怖童話》(Snow White: A Tale of Terror)由麥克科恩(Michael Cohn)執導,改編自格林童話,但風格比傳統版本更黑暗,充滿哥特式驚悚元素。電影由薛歌妮韋花(Sigourney Weaver)飾演邪惡皇后克勞蒂亞,她因嫉妒繼女莉莉安(莫妮卡基娜 飾)而施下詛咒,並試圖奪走她的生命。與迪士尼的童話風格不同,本片更強調心理層面的恐怖與人性黑暗面,邪惡皇后並非單純的惡毒角色,而是受內心創傷與怨恨驅使的悲劇人物。電影在視覺效果、氣氛營造和薛歌妮韋花的表現上獲得好評,被認為是對經典故事的獨特詮釋,雖然當時未大獲成功,但後來成為邪典電影,受到哥特與黑暗奇幻愛好者的推崇。

2012 年 -《魔鏡.魔鏡:白雪公主決戰黑心皇后》
2012 年出現了兩部截然不同的《白雪公主》電影:2012年,兩部以白雪公主為題材的真人電影相繼上映。《魔鏡.魔鏡:白雪公主決戰黑心皇后》(Mirror Mirror)由莉莉歌蓮絲(Lily Collins)飾演白雪公主,茱莉亞羅拔絲(Julia Roberts)飾演皇后,七個小矮人變成俠盜,王子也被魔法改造變成壞人,影片以輕鬆幽默的風格重新詮釋了這個經典故事。

2012 年 -《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
同年上映的《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則由姬絲汀史超域(Kristen Stewart)飾演白雪公主,查理絲花朗(Charlize Theron)飾演邪惡皇后,故事講述她渴望美貌與權力,而白雪公主成為她最大的威脅。皇后指派獵人去殺死逃亡的白雪公主,但獵人被公主的善良打動,最終背叛皇后,協助她成為勇敢的戰士。在獵人、王子、和七個小矮人的幫助下,白雪公主和皇后展開一場激烈的生死鬥爭。影片以黑暗奇幻的風格,呈現了更為嚴肅和動作導向的敘事。

2016 年 -《獵神:魔雪叛變》
作為2012年《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的前傳兼續集,《獵神:魔雪叛變》(The Huntsman: Winter’s War)於2016年上映,由西德域尼古拉斯賽恩(Cedric Nicolas-Troyan)執導,基斯咸士禾夫(Chris Hemsworth)回歸飾演獵人,艾美莉賓特(Emily Blunt)與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則分別飾演冰雪女王菲亞與獵人莎拉。故事探索邪惡皇后的妹妹菲亞如何崛起,並與獵人們展開對抗。相比前作,本片的劇情與白雪公主幾乎無關,姬絲汀史超域(Kristen Stewart)未參與演出,使得電影缺乏核心連結。此外,劇情薄弱、角色刻畫不足,導致口碑不佳,票房表現遠遜於前作,成為環球影業改編童話系列的一大失敗案例。

2019年 -《魔鏡肥緣》
2019年的韓國動畫電影《魔鏡肥緣》(Red Shoes and the Seven Dwarfs)由宋浩宏(Sung-ho Hong)執導,重新詮釋經典《白雪公主》故事,並加入顛覆傳統童話的元素。故事圍繞一雙神奇的紅鞋,能讓白雪公主變成瘦長美少女,而王子們則因魔咒變成矮人。電影以幽默的方式探討外貌與自我認同的主題,試圖顛覆傳統童話對「美」的定義。然而,宣傳初期因海報與預告片被指傳達錯誤訊息(暗示只有瘦才是美),引發爭議。儘管如此,本片在韓國與部分國際市場仍獲得一定關注,動畫品質細膩,視覺風格融合歐美與韓國動畫特色,成為亞洲少數進軍國際市場的童話改編動畫。
結語
然而,在經過一百多年之後,2025年的《白雪公主》真人版似乎將這個經典童話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令人難以置信的糟糕改編,引發了廣泛的負面評價。這部作品似乎完全忽略了原著的精髓,無論是在故事深度、人物塑造,還是情感共鳴上都太刻意地為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
對於不少不喜歡這個版本的觀眾來說,倒不如回顧那些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經典改編版本。從1937年迪士尼的動畫到2012年的《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再到2019年有些許爭議但值得一看的《魔鏡肥緣》,每一個版本看來都比這部2025年版更具創意和吸引力。這些經典與現代的融合,無疑能讓你重拾對《白雪公主》故事的愛與回憶,遠比某些試圖在現代化與政治正確中迷失方向的拙劣作品,來得真實和感動。
文﹕ 姬比 0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