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el Moon Part Two: The Scargiver》: 一山還有一山低 薩克薛達繼續沉淪之旅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4年05月21日
Rebel Moon Part Two: The Scargiver

月球叛軍2:烙印之人 Rebel Moon Part Two: The Scargiver

評分: 3/10
年份: 2024
片種: 奇幻
導演: Zack Snyder
主演: Sofia Boutella、Ed Skrein、Djimon Hounsou

去年薩克薛達的科幻大製作《Rebel Moon: A Child of Fire》推出時,幾近劣評如潮,不過聽聞他和電影公司早有合約,因此還是能夠繼續開拍續集。第二集《Rebel Moon Part Two: The Scargiver》約一年多後推出,更是不進則退,再一次挑戰觀眾的耐性。

《Rebel Moon: A Child of Fire》劇情靈感來自《星球大戰》和《七俠四義》等經典,雖然了無新意,但至少拍出一定的通俗娛樂性,純粹作為爆谷電影來看,觀感不是特別差。原以為第二集也是一樣,有上述的幾部經典作為參考藍本,至少劇情結構不會崩潰,然而在Netflix幾乎沒有品質管制的放縱下,薩克薛達似是愈拍愈失控,大量無節制的鏡頭運用和拖曳無聊的敘事處理,比起上集更是拙劣百倍。

第二集的劇情延續上集,簡單來說就是繼續把《七俠四義》的下半部演完。多名武士集結外星農場後,復活的大反派帶著帝國艦隊殺到,兩軍展開一場大戰,結局自是邪不能勝正。是的,第二集的劇情就是這樣簡單,用文字說的大概就三、四句寫完,作為電影劇情,理論上也不過就是三十分鐘就能演完的戲,但不知何解竟然被編導拉長成兩個多小時的篇幅,其「精彩」程度可想而知。

半個小時不到的情節,硬是被拖長到兩個小時,最主要就是因為編導的失控造成。以慢鏡頭成名的薩克薛達,在這部新作可是不吝嗇施展其拿手好戲,幾乎每個能夠使用慢鏡頭的機會都不放過,結果就是起初農民收成的場面,加入大量毫無意義的慢鏡頭,感覺拖曳乏味,然後大戰爆發時,也是無時無刻切入拖延節奏的慢鏡頭,令到本來已靈感欠奉的戰爭動作戲,更覺冗長乏味。

《七俠四義》的故事大綱雖然簡單,但細節卻是趣味盎然,尤其是武士在農村的佈陣和戰略,無一不顯示出七武士的智慧和實力。作為東施效顰的《Rebel Moon Part Two: The Scargiver》,卻無法把這些精華細節吸收,多場戰爭動作戲,基本上是毫無戰略性可言。當初看到黑人大將軍Titus(Djimon Hounsou) 侃侃而談,還以為他會像《七俠四義》的頭領武士堪兵衛一樣,善於行軍佈陣和指揮全局,但結果除了如上集一般只會口號式宣傳,實際上卻毫無軍事領導能力可言,所謂的作戰準備和戰略形同虛設,說到底就是明刀明槍的硬幹,由始至終也看不出主角一夥有何過人之能。

事實上,全片所有角色,都只是一而再地耍嘴炮,說話特別激昂,打仗時最厲害就是張開口大喊,但說出口的話卻全是空洞的廢話,除了一身蠻力並無其他任何特長,更難以令人感受到任何足以引發共鳴的魅力,人物建構的失敗和欠缺長進,可算薩克薛達作品之最。

《Rebel Moon: A Child of Fire》第一集罵聲不絕,我作為《星球大戰》和《七俠四義》影迷,還是願意多給一次機會,然而看到這部表現大幅下滑、創意貧乏到極點的續作,真的是令人連僅餘的一點興趣也消耗殆盡。看其結局應該還有意拍下去,一而再地沉淪下去,薩克薛達還有多少credit可以消耗?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