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如何行山更能保障安全?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4年06月29日

2024年06月29日

如何行山更能保障安全? by Kantorates

如何行山更能保障安全?

近日香港再有行山人士遇難身亡,原來被視為增進身體健康的活動,卻慘成催命符,不禁教人惋惜。近年我頗為熱衷行山,或許可借此欄目略談經驗。

我的行山經驗主要在海外,香港的行山經歷不多,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天,在長洲的小長城一帶遊歷。不過長洲本來就沒有什麼高山,與其說是行山,更像是介乎散步與遠足之間,頂多就是在多個岩石景點的樓梯位置走上走落。記憶所及,步行的過程對於心肺和雙腳壓力不大,只是天氣實在太悶熱,脫去上衣也感到如被火燒一般痛苦。

在香港居住的人,可能早已習慣華南地區潮濕酷熱的天氣,但是對於住在北美天氣乾旱地區的我,情況就不容樂觀。平時在北美行山動輒三、四小時面不改容,在長洲只步行一個多小時,已因為疑似中暑關係,感到寸步難移,體力負荷挺大。再者,北美的行山徑通常是沙石路面或石地之類,甚少鋪設樓梯,跟香港漫山遍野都是石梯的路徑不太一樣,腳力要求不同。

不過不管是香港或北美,一般行山安全手則還是沒有多少分別。首先,對於初學者來說,循序漸進非常重要。意思就是沒有行山經驗者,切忌一步登天,第一次就要挑戰難度高、陡峭難走的高山。最理想是先從較平坦的土丘或小山坡開始,增強心肺功能,也令雙腿更易適應。另外,初去行山不能時間太長,可先選擇一些一個小時能夠完成的行山徑。完成後不但能夠加強自信心,也能從中了解自己的體能儲備,例如走多久體力開始下降,以便準備足夠的食物或食水。

行山也應該避免單獨進行。雖然很多時候,要找親朋好友行山不是易事,尤其不是每個人都喜愛在烈日下暴曬,加上中年人通常忙於照顧子女或老人,要抽空行山不易,但獨自行山的風險不少,例如中暑或感到不適,往往求助無門。不少行山徑位於深山,手機接收不良,甚至完全沒有訊號,一個人被困山上,便非常危險。

行山也要注意天氣,正如上述,太熱容易中暑,即便準備足夠食水,也未必能夠防範。在北美各地,經常便有人行山時因為中暑暈倒,失救致死。不少人可能都會覺得,感到口渴時補水便行,但其實很多情況下,未有口渴反應已可能出現嚴重脫水,當感到口渴時已是太遲。中暑不但會令人感到頭痛、暈眩,有時更會令人產生幻覺,可大可小。另外,暴風雨其間路面濕滑,泥土鬆動,也不宜行山。雨後路面濕滑容易絆倒,山泥傾瀉風險大,也要注意。蛇蟲鼠蟻也多在潮濕的環境出現,必須慎防。特別是蛇,不少人可能以為牠們只是在地上爬,行動緩慢,實際上蛇的移動可以很迅速,不能輕忽。

聽說香港不少人喜愛俗稱爆林的方法,自行研發非官道的捷徑,這樣走其實風險挺高,不但可能迷路,而且可能碰到有害動植物,加上會破壞環境,遇事求救也難以定位,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不值得鼓勵。至於說到行山的準備,最簡單就是可能的話應穿著有螢光元素的彩色衣物、長褲和行山鞋,穿螢光衣物遇事有利別人搜尋,長褲可避免腳部被有毒或有刺植物弄傷,行山鞋則防沙石路滑。背囊比單膊袋好,因為後者太重可能會加劇胸腔壓力,影響呼吸。帶備物品除食物和水、哨子等,防曬裝備和蚊怕水等也不可少,另外建議可帶紙本郊野公園地圖,或出發前用手機拍下地圖、下載地圖等,以免山上沒有手機訊號。

關於行山經驗,還有不少資訊可以分享,將來續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