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標準答案與過度解讀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9年02月02日

2019年02月02日

標準答案與過度解讀 by Kantorates

標準答案與過度解讀

最近看到中國內地一則趣聞,說一個高中考試的閱讀理解題太困難,連範文原作者嘗試作答,也只能獲得僅僅合格的成績,非常搞笑。

原作者理應是最了解文章的人,但是回答有關文章的種種提問,竟然也無法滿足出卷者的標準答案,真是匪夷所思,也間接點出了考試追求標準答案的荒誕之處。記起當年讀中學時,中文科會考的課程,包括多篇名家作品的文章,然後每堂課的重點,就是如何分析和解讀這些文章,包括創作意圖和文意理念等,考試的題目,主要就是圍繞這些文章出題,要求學生交出融匯貫通的答案。

這樣的課程安排看似對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益,實情卻是剛剛相反。因為這些閱讀理解的問題,其實全部都有標準答案。學校老師要求的,不是學生發揮創意或獨立想法,而是按圖索驥,根據標準答案的重點答題。如果學生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列出的要點不同,即便創意非凡,或者確有與別不同的真知灼見,都不會得到認可。

上述新聞的閱讀理解試卷,看來正是這類堅持標準答案的考試。由於出卷者早已列出他們自以為正確的標準答案,所以那怕是文章原作者本人親自撰文分析創作動機,還是不能滿足苛刻的答題要求。未知這名原作者看到第一手的創作自述被否認,會作什麼樣的感想?

標準答案除了扼殺創意,引伸出的另一個相連弊病,就是過度解讀。之所以有人為閱讀理解訂立標準答案,甚至超過原作者本人的文章創作意圖,主要就是因為有人對文章過度解讀。其實不只是高中中文課課程,過度解讀在其他文學或藝術創作領域上也經常發生,例如以我們最熟悉的電影評論為例,不少影評文章,都曾被電影人譏為過度解讀。當然,坊間常有說法,電影拍出來後,已不再是導演一個人的作品,觀眾有權自行解讀,電影創作人實不應太拘泥於不同的看法,不過如果是惡意曲解,則應發聲以正視聽。

不過值得一提,影評過度解讀的問題,和閱讀理解試題的過度解讀,帶來的社會始終不可同日而語。影評文章畢竟就是撰寫人的主觀感受,只是抒發己見,沒有強迫別人接受。相反,閱讀理解的考試卻是奉過度解讀的標準答案為聖經,強迫學生認同學習,可見兩者在本質上來說,完全就是差天共地。

過度解讀另一問題,就是容易製造誤會,把小事化大,促成更複雜的仇怨。現代社會通訊科技發達,文字交流愈趨頻繁,本來能夠促進人際交流,但是書寫人士的文字表達不夠明確清晰,或者用字功力欠佳,便極容易造成接收訊息者的誤解,或者為明明直白的文意,無端加入過度解讀的意思,引發混亂和仇恨。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