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50年》: 由原爆受害者談到戰爭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因果問題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4年08月31日
Touch

心動50年 Touch

評分: 5/10
年份: 2024
片種: 劇情
導演: Baltasar Kormákur 巴塔薩科馬哥
主演: Egill Ólafsson 艾基奧力夫遜、木村光希、本木雅弘、Pálmi Kormákur 彭米科馬哥

注:有劇透,慎讀

冰島導演Baltasar Kormakur的新作《心動50年》,由當地作家Ólafur Jóhann Ólafsson於202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本來北歐作品難入亞洲觀眾的法眼,可是故事涉及海外日本人的生活,主演包括日本影視天王木村拓哉愛女光希和影帝級的本木雅弘,立時引發關注。然而影片風格悶藝,拍攝手法老派,始終難以令人提起精神去看。

導演Baltasar Kormakur冰島出身,早年作品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但不是藝術影展片類型的導演,而更多的是專注於商業片的拍攝,並且早已進軍荷里活,曾夥拍麥克華堡等男星,拍過《Contraband》、《2 Gun》等片,近作如《Everest》、《Adrift》和《獸獵》等也是主流商業片,因此他今次拍攝文藝片《心動50年》,手法並不另類,也不是要走高雅路線,影片看起來像典型荷里活商業劇情片,多過歐洲風味的製作。

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從現在的劇情看來,故事觸及的元素頗豐富,包括七十年代的歐洲學生運動、異國戀情、日本原爆受害者、新冠疫情、長者愛情等,文學小說篇幅較多,把這許許多多的元素包攬,一一娓娓道來,不會令人覺得突兀,但放在一部僅兩個小時的電影中,便不免予人走馬看花之感。

雖說這個故事元素豐富,不過說到底,描寫最深入,或者至少說電影版給予觀眾的最深刻的印象,應該就是在倫敦經營日菜餐廳的父女,也就是本木雅弘和木村光希飾演的角色。男主角Kristofer和Miko(木村光希)相愛不能相受,必須苦候五十年,歸根究底在於這對父女過去的悲慘經歷,令他們對下一代產生某種擔憂。這所謂的悲慘經歷,指的就是作為原爆受害者面對的痛苦。他們不僅在身體上受到傷害,也遭到自家國人的歧視而導致無處容身,必須出走他鄉,可謂裡外不是人。

說到原爆,主要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美國為迫使日本投降,在廣島和長崎擲下原子彈,造成廣泛破壞和人命傷亡。自此日本人一直以原爆受害者自居,甚至藉此淡化其作為戰爭加害者的角色。戰後不少日本影視作品,一方面舉起反戰旗幟,一方面又刻意強調其受害者身分,令人摸不清究竟日本人是否真的為當年的侵略行為存在歉意。由於原爆受害者的角度,大多只會在日本電影中出現,因此看到《心動50年》以此為劇情軸心,還是不免有點詫異,尤其在二戰中,日本侵略是因,被敵人投擲原子彈是果,倒果為因作為同情藉口是否恰當,頗為值得商榷。特別是近年歐美主流觀點就是,面對侵略者的平民傷亡,基本上都不會抱持同情態度,要說服他們日本原爆是例外,看來不易。

不過對於香港觀眾而言,這些歷史因素看來都不是重點,主要還是看木村光希而已。她在片中演得落力,包括性感場面,英文流利的她算是應付得當。作為星二代,光希早已在2022年的《牛首村》證明演技,聽說之後還會繼續演出西片,看來快要超越父親,成為國際演員。

或許《心動50年》想講的,真的就只是一個愛情悲劇,甚至原著作者也沒有深刻的歷史認知,單純只是被原爆受害者的經歷感動,藉此創作這樣的一個故事,但在今時今日事事講求政治立場正確的年代,取材出錯可大可小,幸好冰島身處國際紛爭中心的外圍,與世無爭,否則這樣的劇情出現在亞洲電影之中,定必會引發不大不少的爭拗。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