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the Criminal》:忠實呈現當下美國中下階層的苦況和階級壓迫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27日
Emily the Criminal
評分: 7/10
年份: 2022
片種: 犯罪
導演: John Patton Ford
主演: Aubrey Plaza、Theo Rossi、Bernardo Badillo
有一些電影,整體成績並不優秀,但細節卻有不少值得留意的地方,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對於當下美國中低下層社會觀察入微的犯罪劇情片《Emily the Criminal》,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現在美國主流影壇的電影,不是脫離現實的天馬行空創作,就是太著力推銷特定意識形態,甚至不惜扭曲現實真貌,很少像《Emily the Criminal》一樣,這麼赤裸裸地把美國社會制度下種種光怪陸離但真實的現象揭露。影片劇情講述藝術大學畢業生Emily(Aubrey Plaza)生活困難,背負沉重學貸卻未能找到好工作。某日在機緣巧合下獲假卡集團招手,從此走上犯罪之路,後來更因為跟集團首腦談戀愛,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影片開局不錯,女主角因犯事而中途退學,出來社會做事處處碰壁,在現實生活中事事不如意,然後碰上假卡集團,被指使利用假信用卡購物,然後幫忙散貨。編導對於這個人物的沉淪,描寫層層遞進,交代假卡集團如何運作,也是細緻入微,似模似樣,頗為引人入勝,論實感遠勝同類型的中外犯罪片。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當女主角和集團首腦展開不尋常關係後,劇情便逐漸流於俗套,尤其是後半黑吃黑的布局,處理上陳腔濫調,新意不多,跟前半以實錄方式描寫犯罪過程,趣味性相差很遠。
然而如此,正如我在文首所言,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值得一看,因為編導對於社會世情的觀察特別細緻,成功捕捉到美國社會中下層面對的矛盾。例如女主角念藝術系不但未能找到好工作,而且更必須背負龐大的學貸欠款,還款期長達十多年,聽起來頗為荒誕,實際上在美國卻是非常普遍。很多亞洲觀眾以為歐美社會較開明,各種行業都能有出路,不會像香港一樣,只有讀醫或法律等,才名利雙收。事實上,美國的情況也沒有兩樣,念冷門學科對於未來求職幫助不大,社會上也不乏狗眼看人低的階級觀念。
影片兩場見工戲,也很貼切地反映出美國社會階級性欺壓的情況。正如南韓電影《上流寄生族》,愈是身處上流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人格便可能愈是下流。片中第二名僱主是廣告業界的大人物,表面上受到各界尊崇,女主角本來也視她為榜樣,但在見工過程中,這個所謂的大人物,卻完全不羞於對低下階層的剝削,要求新人長時間無薪實習,而且還要朝九晚五隨傳隨到,試用期長達大半年才會考慮轉正。兩場見工戲許許多多的對白,都真實得讓人看得痛心,雖然說女主角的反應看似過分激烈,但作為低下層對既得利益者的怒吼,加上片中似早交代她有躁狂傾向,甚至因此犯事留下案底,所以著實不算過分。
不過說到女主角愈發升級的憤怒,的確是有點誇張泡製。編導藉著她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公平,作為她投身犯罪世界的借口,是否合理見仁見智。現在歐美社會經常提倡違法達義的口號,教人遇到不公便要群起反抗,但究竟違法達義的界線在哪裡,卻含糊不清。像片中女主角的遭遇,其實非常普遍,況且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是否每次遇到不滿就要大發雷霆,甚至不惜鋌而走險成為罪犯呢?如果每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如此,社會秩序定必大亂,嚴重者更會促成文明的崩潰。
《Emily the Criminal》提出一些尖銳的社會問題,值得觀眾深思,但同一時間,觀眾也不應對編導宣揚的某些概念照單全收,而是要裁長補短,懂得過濾吸收的資訊。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