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水門橋》:最失敗是無法體現出拼死拿下水門橋的必要性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05月14日
長津湖之水門橋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II, The
評分: 5/10
年份: 2022
片種: 戰爭
導演: 徐克
主演: 吳京、易烊千璽、胡軍、朱亞文、李晨、韓東君、張涵予、段奕宏
由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合導的主旋律大片《長津湖》,去年盡破中國內地票房紀錄,第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只有徐克掛名導演,陳、林兩人僅留任監製,票房成績略有不及,不過這無關徐克的駕馭能力,而是在於續集電影本身已欠新鮮感,加上情感渲染力不及首集。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劇情緊接上集劇情發展,第七連隊於長津湖逼退美軍後,接到新任務,必須趕赴水門橋,摧毀當地的美軍據點,以及炸爛大橋,讓正在撤退的美軍無處可逃。由伍千里(吳景)等人率領的七連,冒著寒冬和敵人的頑強炮火,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誓要拿下水門橋...
相較於《長津湖》多場大會戰的規模龐大,第二集《水門橋》的情節簡單直接得多。雖然影片同樣超過兩小時的片長,但是故事主線只有一條,就是講述吳京等人如何用盡辦法攻擊水門橋。這樣的劇情取向,有點令我想起同期另一部內地主旋律電影《狙擊手》,同樣以韓戰跟美軍對壘為主題,同樣講述一個單一行動目標,全片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進行,而甚少觸及其他旁支,《狙擊手》的優勝之處,除了編導張藝謀父女的敘事夠集中,還在於對商業劇情片節奏的準確拿捏,全片九十多分鐘故事簡潔有力,人物描寫豐富,剪接俐落,一分鐘都沒有浪費,相對來說,《長津湖之水門橋》則顯得冗長拖洩,雖然在徐克的指揮下,情節推進已見爽快,但礙於人物太多,加上不能不加入的主旋律對白和訊息,始終無法讓人看得太投入。
有說導演由三個減成一個,只保留香港的徐克,拍攝內地主旋律題材未免力不從心,但其實徐克並非首次處理類似題材,例如2014年已拍同為主旋律樣板戲改編的《智取威虎山》,所以並不存在水土不服之處,再者,兩集《長津湖》都有黃建新這名主旋律電影總舵手身兼總監製和編劇,因此失控機會甚微。影片之所以無法復製上集的票房成績,主要還在於新鮮感欠奉。韓戰跟抗戰相比,本來就較欠缺凝聚力,雖然中國軍人在韓戰也是死傷無數,但在這場戰役中,畢竟只是作為志願軍參戰,或許在國家政治層面上有戰略需要,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卻遠遠不如八年抗戰的貼身重要性,因為在這場本土捍衛戰中,大家可是為了保家衛國犧牲性命,生死相搏涉及民族大義和家國情仇,但韓戰卻是為他人作嫁衣,只是因為韓戰的主要敵人為美軍,配合目前的國際形勢,拍成電影才會在天時地利人和下大受歡迎,也成為黨國宣傳的利器,然而近來這類型的戲已拍得太多,《長津湖》第一集已是巔峰,之後幾近飽和,再推續集自是令一般觀眾有飽滯之感。
第二就是因為影片劇情無法如上集一樣,泡製出同等鼓舞人心的民族自強力量。第一集吳京等人率領的軍團,可是貨真價實地逼退美軍,不但振奮軍心,而且戰略上也有重要成效。相對來說,今集志願軍一直強調拿下水門橋的重要性,令人以為這是整個戰事中最關鍵的一部分,足以影響全局,甚至不惜犧牲全連士兵也要達成任務,但看到後來就會發現,即便大橋真的被炸毀,美軍還是很容易就找到替代方案繼續撤退,那麼之前中方為何還是拼死出擊?就如片尾草草交代,難道就只是為了打擊一下美軍的士氣?但這樣的說法只能是一面之詞,跟上集確切地將美軍從長津湖的據點趕走,戰略上的成效可是差天共地。再者,雖然當時的軍事情報未及現在完善,但中方應該不會想不到,美方有條件迅速填補橋樑過關吧?正因為對整個炸橋的必要性存疑,即便今集主角陣營死傷無數,甚至比上集悲壯慘烈得多,但觀眾看下去卻始終未能感受到當中的濃濃激情和可歌可泣,影片在情感上扣動人心力量,也大為降低。
正如我在總結《長津湖》的影評文章所言,近年內地拍得最好的戰爭大片,還是管虎的《八佰》。《長津湖之水門橋》比第一集稍好的地方,是沒有插入一些歷史人物的訓話戲,盡量減少主旋律味道而偏向較商業化的軟性宣傳包裝,但最致命的弊病在於,劇情和主旋律訊息的結合不太妥善,因而未能達到製作方預期的宣傳效果。
(注:本人並非歷史或軍事專家,有關水門橋戰局的理解,純粹從影片情節推敲分析,如跟歷史不符,敬請體諒,也歡迎指正)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