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條》: 反思法律是否不外乎人情 結局略嫌過度理想化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4年05月11日
第二十條 Article 20
評分: 7/10
年份: 2024
片種: 劇情
導演: 張藝謀
主演: 雷佳音、馬麗、高葉、趙麗穎、劉耀文、陳明昊、王驍
中國國寶級大導演張藝謀的魄力令人敬服,年過七旬的他,去年才剛推出兩部電影《滿江紅》和《堅如磐石》,今年初已完成新作《第二十條》,並趕及在國內賀歲檔上映,狂收二十多億元。以一部主線劇情較沉重的法庭查案片,能夠在講求喜氣洋洋和熱鬧氣氛的賀歲檔中吸引如此多的觀眾入場,先不論影片表現,單是張藝謀的號召力,已是非常驚人。
影片片名《第二十條》,來自中國法律條文,意思就是指正當防衛的刑責問題。近年中國經常發生一些見義勇為的人士慘成受害人的案例,例如一些人路見不平,看到老人在街上跌倒,跑上前去幫忙,結果卻被原來是欺詐犯的老人誣衊,輕者蒙受金錢損失,嚴重者更可能被告上法院,面臨牢獄之災。或許有感這種社會歪風對民間帶來的負面影響,令到國民變得冷漠,遇事不敢伸出援手,張藝謀今次身負重任,拍攝了這部強調政府必定會保障見義勇為者的電影,望能撥亂反正,改變風氣。
片中幾組人物,不是因為見義勇為蒙受不白之冤,就是作為受害人作出反抗,最後不幸成為加害者而面臨法律制裁的弱勢社群。這些故事其實都不會讓人看得愉快,甚至有點壓抑和悲情。或許因為要顧及賀歲檔的需要,編導在顧及主線劇情之餘,加入不少較輕鬆的段落,主要就是靠男主角雷佳音和妻子馬麗的互動,為影片製造一些輕鬆場面。兩人在片中如相聲對手,每次碰頭都如火星撞地球,不斷互相嘲諷和單打,互罵對白如機關槍聲噴發,是張藝謀作品中少見的真正幽默之作,而且笑料經營比起去年刻意泡製得有點煞有介事的《滿江紅》更見生活感,例如透過雷佳音夫婦為兒子擺平官非一事,大力嘲諷國內一般人的人治觀念,總覺得朝中有人好辦事,對司法欠缺信心的實際情況。事實上,影片把喜劇和公義題材結合,或會令香港觀眾想起去年大賣的《毒舌大狀》,未知編導當初編寫劇本時,有沒有借鑒《毒》的創作模式?
兩片最相似的地方,都是在結局高潮戲的鋪排上,由男主角透過大義凜然的庭審陳詞,把主題直白宣示。唯一不同的是,《毒舌大狀》中黃子華的結案陳詞,勉強還能說是和案情有關,《第二十條》中雷佳音的慷慨陳詞,則更多的是只是針對刑法條文的不完善發表批評,多過以案而論,因此這些說話雖然激昂無比,句句切中司法要害,但對應案情來看,總覺觸不及重點,怎麼都難以相信出席聽證的司法界人士,會因為幾句話而同意無視之前所有案例,放棄起訴案中被告。正如國內不少觀眾所言,這樣的結局安排不免就是脫離現實,太理想化。
雖然如此,但不少觀眾或許都會認同,大多都是回想前事才會覺得劇情不妥,觀看時倒不易察覺,這可能是因為編導從一開始已將案中聾啞一家作出道德定位,而且不斷煽情化兩母女的經歷,村民相逼更如古代惡霸,因此令到觀眾早已代入為受害者尋求公義的思想之中,才會一時不察覺最後公開聽證會的問題。說起來,其實片中另一旁支,即雷佳音兒子見義勇為卻反受其害的部分,才更能令人反思法理與人情的矛盾選擇。
和張藝謀以往作品較重視攝影、美術等表現手法不同,這部戲主要靠演員的演出節奏帶動,可幸眾人都表現稱職。近年成為謀男郎的雷佳音,愈來愈把詼諧小男人的形象演活,馬麗作為片中喜劇部分的樑柱,拿捏也挺準確,沒有如開心麻花作品常見的過火。不過全片最讓人驚喜的還是演聾啞母親的趙麗穎,非常慘情刻苦,特別教人想起之前經常在港產片賣慘的劉雅瑟。
國內爭取公義電影多,大師出手的《第二十條》自是水準以上,雖然片長超過兩小時,但節奏明快,內容豐富,訊息量巨大,一點不會悶,只是結局略有瑕疵,理想化得連國內觀眾也產生質疑,加上拍攝手法較平實,連最標誌性的攝影也不見獨特之處,整體只能說是不過不失,不及去年的《堅如磐石》。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