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出個黃昏》:還想抓住點餘暉的遲暮之年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28日
殺出個黃昏 Time
評分: 8/10
年份: 2021
片種: 劇情
導演: 高子彬
主演: 謝賢、 馮寶寶、 林雪、鍾雪瑩、李燦森 、 賈曉晨 、顏子菲、張凱娸 、 顧定軒
忘記是在哪部電影看過的的一句台詞,又或者是李小龍的《死亡遊戲》原案故事談到的文本結局的一句話,「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對應上蔡鳳(馮寶寶)總在她那首《倦》之前的引言「人生匆匆,就是在等那一聲喪鐘…」,編導在濃厚懷舊感的氛圍裡,笑談死亡這一個主題的同時,是緬懷逝去的時代,還是悲觀看待時不我予的未來?
繼續談這部片之前我先講述結論,我是喜歡《殺出個黃昏》這部電影的。對於這部濃厚懷舊與上一代影人撐場的作品,我欣賞這部片的選角,濃厚的港式人情味與對白中對於舊時代緬懷的餘韻,以及片中幾段談及香港社會現象的點綴(儘管這也是我對於本片頗有微詞的部分)。
不論是蔡鳳與子女媳婦的隔閡(辛苦大半輩子還要被啃老);葉一叢(林雪)那無法得到正果的戀情(歡場無真愛的朋友以上的主客情),又或者是孤獨大半輩子卻一念之間給自己臨老多了個孫女的田立秋(謝賢)。其實這三位角色身上多少都存在港影黃金時代逝去後,幾位港影的中流砥柱對於港影產業經營的感慨。
在港影最賺錢的時代,忽略了培育人才、以及強化改善港影工作環境的制度,結果就是港影只剩那幾位觀眾還很熟悉的人,逐漸凋零到緬懷舊時代餘暉的觀眾還守著那點情懷。青黃不接,成了最直白的寫照。
而來到劇情主軸的世界裡,撇開演員與現實的港影環境對照,文本上的對照更是現實到讓人不忍直視……負資產的債務人生只能仰賴『加工自殺』才能夠得到經濟上的解脫(詐領保險金);一如台灣迷戀所謂學區與家世背景的身份迷思,婆媳間的兒孫教育方針衝突,不過是啃老族冠冕堂皇的繼承藉口;又或者辛苦大半輩子的財富,卻始終換不到身邊有人可以陪伴的孤獨。
更別提片中幾次登場的警方,僵化與制式的執法態度,只是加深了民眾對於執法者不近人情的冷冽形象。以及葉一叢在公立醫院只能排隊等待治療的過程裡,那醫護人員與上世紀毫無『醫者父母心』的麻木嘴臉。
乍看之下,闖入三位靠殺人維生的老人們的生活的紫瑩(鍾雪瑩),似乎是刺激了三位老人找回些許的人情冷暖的感受,但在故事文本的推演上,始終還是用了相當悲觀的態度,來看待這早已了無生氣的香港。特別是當葉一叢在獄中高興的告訴來探望的田立秋,等不到的醫療在監獄不用排隊,在獄中有吃有住還不用擔心生計……莫不是告訴觀眾這公家資源的社會福利,只有坐牢才能享用到?
但現實中又何止無異於坐牢?
在觀賞《殺出個黃昏》的過程裡,其實我總不自覺地想到同為林家棟所監製的《打擂台》,同樣是一群老人仍守著那一點價值觀,對上大時代早已時不我予的洪流。但《打擂台》的結局仍是保留了一線可見的樂觀態度,上一代的價值觀是有被下一代所感受甚至是繼承的。
然而,即便《殺出個黃昏》在結尾是透過紫瑩迎接的小生命賦予了幾位老人在晚年的溫暖,但終歸還是沒能跳脫蔡鳳老生常談的那段「人生匆匆,就是在等那一聲喪鐘…」的結果,只是故事賦予了這幾位孤獨的人,有彼此可以依靠的善意罷了。
儘管我個人很喜歡本片的氛圍與主題(特別是殺手三人組從收人錢財消災,變成收人錢財幫人好走,這個文本概念其實非常棒),特別是蔡鳳與兒媳關係的那段對於啃老的批判(那生塊叉燒都比你好的,沒說出口只用吃叉燒表現出來的畫面,真的很棒),但這部作品同時也是基於這兩個我所喜歡的要素,讓我很難忽視本片在敘事上的一些缺點。
首先在於主線的田立秋與紫瑩這對異性爺孫的情感互動,完全是仰賴演員魅力與演技建立起這種沒來由的投緣所產生的情誼,而在文本上的編排鋪陳,這並不能說服我這種關係居然這樣就穩了。而葉一叢與菁菁(顏子菲)的主客情誼,雖然從文本安排上相對合理許多,但對於兩人故事線的收尾,總有一種稍微篇幅再多一些或許更有感染力的感覺。
最後則是殺手三人組的『耆英天使』的加工自殺工作所點綴提到的社會現象,或許因為田立秋與紫瑩在互動關係的文本(就我的角度來看)並沒有處理得很好,反而讓文宣之初就主打談及的這個主軸到後來不了了之,即便是作為引導故事走向田立秋與紫瑩從師徒變成祖孫的劇情發展的契機,還是總有一種浪費了不錯的文本概念發想的感覺。如果故事主題還是著墨在『耆英天使』這段故事線,持續的點綴強化談及的社會現象,或許會比現在的成品表現更有吸引力。
還是那句,儘管對於本片鬆散敘事的缺點很難漠視,我還是喜歡本片的,港影的生猛與批判性其實並不會真的消逝,只是換個方式生存罷了。
猛人 - 全體演員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