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餓》:社會上弱勢社群的三個不同狀態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0年07月18日
Heavy Craving

大餓 Heavy Craving

評分: 7/10
年份: 2019
片種: 劇情
導演: 謝沛如
主演: 蔡嘉茵、張耀仁、柯淑勤、謝祖武、張恩瑋、賴琳恩

近年中國內地的人文關懷電影,有後起之勢,不過說到兩岸三地的電影市場,還是以台灣地區的電影人,最懂得也最擅長如何取材拍攝關懷弱勢社群的影視作品,這也可能和當地電影業分級制比起內地的審查制寬鬆所致,好像去年新導演謝沛如的《大餓》,就是體現兩地制度不同的最佳案例。

影片劇情講述年過三十的姜映娟(蔡嘉茵)因為身材肥胖,在社會上經常受到歧視,而且也未能找到好工作,只能待在媽媽(柯淑勤)開辦的幼稚園兼任廚師。她跟送快遞的陽光青年吳浩仁(張耀仁)認識,以及跟母親多次衝突後,決心減肥。過程中,映娟無意間得悉浩仁以往減肥的內幕,也在幼稚園內發現一名男生有易服傾向,答應保守秘密。不過映娟的減肥過程並不順利,最後更令她壓力爆煲...

《大餓》導演謝沛如雖為新人,但首次執導劇情長片卻野心不少,人家初拍這類型的社會紀實片,可能都只會聚焦於一個人物或一種社會議題,但她卻藝高人膽大,不但要講身材歧視,還牽連到易服癖。從片中人物設定可見,編導是有意藉著浩仁、映娟和小宇(幼稚園生)三個人,反映社會上弱勢社群的三個不同狀態。

快遞員浩仁以往曾是胖子,但透過激烈的減肥手段,終於脫胎換骨。表面上看來,他看似已經走過被歧視的陰霾,但實際上這種激烈的減肥方法,卻為他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後遺症,而且直至變瘦後,還是未能解脫,還是必須時刻承受不為人知的痛苦。至於映娟,則代表著正在遭遇歧視,急欲作出改變但卻還未成功的一群。她們不是不想改變,無奈因為生理或生活上的種種原因而未能成功,以至在心理上形成非常大的壓力,隨時爆發。至於弱勢群體的未來,就由有易服癖的小宇作為代表。他知道自己的行為跟公眾認知的正常有別,也會感到難過和不安,但對於前途,卻還沒有到必須作出重大抉擇的十字路口。

編導透過三個人物分別描寫弱勢社群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情節比起同類電影更豐富和全面,而且走紀實風格的故事細節,也較貼近真實生活,不會流於煽情和造作。而比較可喜的是,編導並沒有因為要遷就商業市場的標準而刻意泡製假大空式的結局,也沒有特別的去為這些身處弱勢的人物提供不切實際的出口,相反只是簡簡單單送上祝福(映娟送給小宇的禮物),至於未來會是如何,也只好由小宇代表的新一代弱勢族群自己面對了。

至於說到《大餓》是中台兩地審檢制度不同的案例,主要是因為近日內地引進影片時,竟然把易服癖小孩的段落完全剪走,令到影片片長縮短近十分鐘。雖然官方未有公布刪剪原因,但顯然地,這是跟中國內地審查機關,不容許影視作品出現LGBTQ族群的描寫有關。表面看,內地版的刪剪,並不對敘事流暢性構成重大影響,但正如上述,片中三個人物都非常重要,是電影主題演繹的根基之一,一旦刪去了,對電影本身的傷害是無可估量的,如果真的要刪,倒不如不要引進好了。

注:台灣的分級制度雖然沒有思想管制,但也有其不完善之處,有興趣者可上網查找相關文章研讀。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