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 戳破移民光環 由不切實際的夢幻回歸血淋淋的真實困境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04月02日
美國女孩 American Girl
評分: 8/10
年份: 2021
片種: 劇情
導演: 阮鳳儀
主演: 林嘉欣、莊凱勛、 方郁婷、 林品彤
去年台灣金馬獎,《瀑布》和《美國女孩》兩大熱門鬥得難分難解,雖然最後前者連奪最佳電影和最佳女主角兩大獎,稍勝只獲最佳新導演和最佳新演員等獎的後者,但《美國女孩》這部由新晉導演阮鳳儀執導的劇情長片處女作,在編、導、演方面其實都有突出表現,描寫海歸移民心態感同身受,確是去年台灣數一數二的佳作。
影片故事講述台灣婦女王莉莉(林嘉欣)本來跟兩名女兒芳儀(方郁婷)和芳安(林品彤)在美國生活,然而莉莉不幸患上癌症,決定舉家回台就醫和生活。芳儀姊妹在美國生活多年,回國上學感到不適應,芳儀經常要求父母把她送回美國,但礙於一家人的經濟和其他生活問題,並未成事,而患病後變得悲觀的莉莉,終日怨天尤人,家無寧日。不過世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一家人經歷風雨後,還是必須迎難而上,繼續在台居住...
跟《瀑布》一樣,《美國女孩》同樣是一部非常寫實的都市家庭故事,只不過前者以當下新冠疫情為時代背景,後者講的則是九十年代末至2003年左右,SARS非典型肺炎肆虐兩岸三地的時期。跟《瀑布》比起來,《美國女孩》的劇情是更富血肉實感,因為芳儀的原型就是導演阮鳳儀本人,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半自傳形式的個人回憶錄。
我們經常說,新導演拍攝自己熟悉的題材或經歷,特別容易取得成功,這是因為創作人對題材有真摯而全面的體會,能夠把故事中的真情實感自然投放,流暢地傳達到觀眾心靈。雖然不是每個新導演都是如此,但阮鳳儀以自身經歷為藍本創作的這個劇本,的確做到真誠動人,而且最重要的是,拍出歷來兩岸三地華語片針對歐美移民題材少見的實感。意思就是說,以往很多同類型講述華人移民海外的影視作品,細節都是不盡不實,看下去始終無法入信,好像之前的《聖荷西謀殺案》,有住過三藩市灣區的人,對於片中描述的移民生活,看完只覺得啖笑,相對來說,《美國女孩》在類型上雖然跟《聖》不同,但同是描述涉及移民(海歸)的生活,戲中家庭的處境,以及他們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便立體可信得多。
影片講述家庭關係,特別是母女兩人的角力,當然最為好看,但在我看來,編導另一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戳破移民迷思,把很多中港台民眾對海外移民根深蒂固的完美印象扭轉,由不切實際的夢幻回歸到血淋淋的真實困境。片中莉莉一家已是中產,在很多人眼中移民美國令人羡慕,但其實有苦自己知,丈夫不但要做太空人努力留台工作,一家人為了房屋問題,更要作出艱難的買賣物業決定,並非如外界人看到的表面風光,而莉莉不惜回台就醫而不選擇留在醫學科技更昌明的美國,也間接反映出某些移民在美國醫療制度下面臨的困難。雖然影片沒有多作說明,但不少人或許都知道,美國醫療制度千蒼百孔,富人當然有無限保障,窮人或中下家庭卻難受惠,否則米高摩亞當年也不用拍攝紀錄片,以戲謔方式大拍美國人偷渡去古巴求醫的荒誕故事。
另外,芳儀有美國留學背景,起初受到同學注視,連自己也因為資優生的身分而以為高人一等,但是回到台灣的學校後,卻漸漸發覺融入不易,更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海歸派看似鑲金,實際上卻非如想象吃香。莉莉一家的遭遇,不免讓人反思,究竟移民美國為的是什麼?移民是否就是迎向美好將來的唯一指標? 不過當下資訊發達,移民光環早已消退不少,否則一旦《美國女孩》早上映十多廿年,帶給台灣觀眾的震憾定必更大。
《美國女孩》整體上不及編導功力更成熟的《瀑布》,但情感力量之大,總算平分秋色,而且好在悲中帶喜,戲中人面對人生和生活危機縱有自怨自艾,卻沒鬧成不可收拾的鬧劇,困難反而令一家人變得更關心彼此,更深入了解各自的想法,因而更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