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導演兼演員吳彥祖專訪(Part I)
前言
香港金像導演兼演員吳彥祖於2008 年3 月出席三藩市亞美國際電影節﹐ 參與電影《 天堂口》的放映﹐ 並任一個有關亞美裔電影人座談會的嘉賓 ﹐ 和觀眾分享電影創作心得。 吳彥祖在活動期間接受專訪﹐ 不但談及演 出《 天堂口》的經驗﹐ 更披露了不少未來創作計劃的詳情。 本站特別感 謝吳彥祖在百忙中慷慨分享。
以下訪問以廣東話進行 。
希望大家喜歡吧!
誰是吳彥祖?
吳彥祖生於1974 年, 是香港電影界新一代的重要男演員﹐ 曾榮獲金馬獎最佳 男配角﹐ 後來演而優則導﹐ 也獲香港金像獎最佳新導演獎項 。
吳彥祖在美國三藩市灣區出生和成長﹐ 在俄勒岡州大學念建築﹐ 完成學業後 不久到香港發展﹐ 展開銀色旅途。
吳彥祖1997 年來港﹐ 先入模特兒﹐ 後主演楊凡導演電影《 美少年之戀 》為 觀眾認識﹐ 1999 年 在《 紫雨風暴 》扮演恐怖分子受到注目。
吳彥祖多年來演出數十部電影﹐ 廣受觀眾歡迎﹐ 擠身一線紅星系列﹐ 2005 年 憑 《 新警察故事 》獲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2006 年﹐ 吳首執導演筒﹐ 開拍偽紀錄片 《 四大天王》諷刺香港樂壇一鳴驚人﹐ 為他贏得香港金像獎最佳新導演獎項﹐ 電影也獲邀參加世界各地的電影節﹐ 在2007 年便曾在其出生地三藩市放映。
踏入2008 年﹐ 吳剛完成爾冬陞執導的新片《 新宿事件》。 另外﹐ 他也積極創 作劇本﹐ 找尋機會開拍第二部作品。
天堂口
動映地帶: 可否先講和新晉導演陳奕利合作的經驗?
吳: 陳奕利是一個很特別的人。 他在倫敦長大﹐ 然後去了紐約讀書﹐ 跟著又回到倫敦工作﹐ 最後 去到香港﹐ 所以他的人生經驗很寬闊﹐ 他看的電影也很多﹐ 例如歐洲的﹑ 美國的﹑ 日本的﹑ 香港的﹐ 所以他的品味也是比較寬闊﹐ 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影響。 所以你在這部戲﹐ 會看到 很多其他電影的影響﹐ 例如像阿倫迪龍的法國片﹑ 美國的Sam Peckinpah 的牛仔片﹑ 《 教父》 等﹐ 他放了很多他喜歡的東西在戲內。
動映地帶: 那陳奕利和其他經驗比較豐富的導演﹐ 有什麼分別?
吳: 一定有很大分別。 一個有經驗和剛剛起步的導演很不同。 例如一些香港導演﹐ 由PA 開始﹐ 再做副導演﹐ 經歷很多年才升為導演﹐ 所以他們在技術上是非常純熟﹔ 陳奕利或許對技 術上的認識不是很深﹐ 但他是一個理念性很強的人。 可能很多香港導演經過多年歷煉﹐ 比較專注技術上怎樣拍攝﹐ 所以大家的想法是很不同﹐ 事實上﹐ 訓練背景也不同。
動映地帶: 和陳奕利合作﹐ 會否令你在創作上有更大的參與?
吳: 也不是很多﹐ 都是聽他解釋情況﹐ 不過特別在他和我說英文。 在創作上﹐ 我是盡量不去 干涉。 這是導演的職責﹐ 或者如荷李活的湯告魯斯﹐ 會自己參與導演和剪接等﹐ 但我就 不想做這種過界的演員。 雖然我自己也執導過一部戲﹐ 但我演出電影﹐ 不會干涉導演的 工作﹐ 總之就是當演員時就做演員的工作﹔ 當導演就做導演的工作。 記得爾冬陞導演 以前曾說:「 你做導演之後﹐ 沒有人會再找你拍戲﹐ 因為他們都害怕你了。 」所以我會 分得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動映地帶: 導演是如何開始接觸你的?
吳: 很久前大家已經認識﹐ 是透過一位叫Wing Shya (夏永康) 的攝影師介紹。 當時我和張震 在台灣消遣﹐ 剛好Wing Shya 打電話來﹐ 說有位新朋友來了台灣﹐ 想介紹認識﹐ 就是陳 奕利。 當時他是攝影師﹐ 正在找攝影的工作﹐ 其實和我的行業沒有什麼關係。 和他傾談 後﹐ 覺得他也很特別﹐ 是很想在亞洲發展。 後來我們幾年也沒有見面。 有天突然看到 一個劇本﹐ 發覺名字很熟悉... 在那幾年﹐ 原來他走去拍MV 和廣告﹐ 認識了張家振和 吳宇森等﹐ 進入了他們的團隊﹐ 開始拍攝電影。
動映地帶: 整個拍攝過程﹐ 最深刻是什麼?
吳: 最深刻是讓我們一班「 兄弟」 走在一起。 很少有機會能夠集合 劉燁﹑ 張震和我﹐ 都是差 不多年紀的男主角人選。 所以當陳奕利找我時﹐ 我立即打電話給張震﹐ 問他是否也收到 這個劇本﹐ 講明他接的話﹐ 我便接了。 後來又打電話給劉燁﹐ 確定他也接了。 可以說是 為了這個組合﹐ 好像是約一班朋友去打球一樣。 大家比較熟絡會很好玩﹐ 例如休息時間 也會一起去喝東西﹑ 打籃球﹑ 打遊戲機等。
動映地帶: 怎樣看劉燁這位對手?
吳: 他是很厲害的演員﹐ 眼睛會演戲﹐ 像年青版的阿爾柏仙奴。 他和張震一樣﹐ 也很喜歡打 籃球。 能夠合作是非常開心和好玩的事。
個人創作經歷
動映地帶: 大家都知你在美國長大﹐ 但可否藉機詳細一點講講你的個人背景?
吳: 我是在三藩市灣區的柏克萊市出生﹐ 東灣的Orinda 市長大﹐ 然後在屋崙度過初中和高中日子。 可以說﹐ 我是在當地的電報街成長﹐ 每天放學到那裡玩滑板﹑ 抽煙﹑ 購物﹑ 吃披薩等﹐ 高中畢 業後到俄勒岡州的大學念建築﹐ 然後在當地住了5 年﹐ 才到香港發展。 其實當年在俄勒岡州﹐ 也 出現了很大的文化衝擊。 眾所周知﹐ 三藩市灣區的華人多﹐ 但是到了那邊﹐ 情況大不相同﹐ 連 中國餐廳也是白人開設﹐這是很奇怪的。 所以當時也常常走去溫哥華飲茶和吃點心。
動映地帶: 以往港產片常有趕拍現象﹐ 現在拍戲進度會否很快?
吳: 現在已不再有王晶式的「 7 日鮮」 ﹐ 頂多一些高清電視電影拍得比較快﹐ 可能10 多天完工﹐ 但現在一般至少有20 多組戲﹐ 作為文藝片時比較舒服。 有些如剛剛完成的 《 新宿事件 》﹐ 組數更高達85 個﹐ 是很寬容的。 可以說﹐ 那種6 至 7 日趕拍的垃圾製作已經消失... 我以前 也怕過這些戲的! 不過在過程中﹐ 可以訓練你想事情更快﹐ 由於沒有劇本﹐ 要很清楚角色 在做什麼。
動映地帶: 在香港拍攝社會現實電影的市場不大﹐ 那會否限制了你作為導演和演員發展?
吳: 演員歸演員﹐ 導演歸導演﹐ 是沒有衝突。 不過我當導演的話﹐ 應會走獨立路線﹐ 不是說完全不 商業﹐ 但傾向不太商業的話題。 當然我希望自己的電影能夠取得好票房﹐ 但沒有也沒所謂﹐ 最重要是能夠表達了想說的話。
動映地帶: 你去年拍攝《 四大天王 》﹐ 顯示了編導的才能。 可否講講創作劇本的過程?
吳: 一定會找別人一起商議﹐ 好像打網球一樣﹐ 要有互動才能產生新想法。 由於我不懂寫中文﹐ 會找一個真正的編劇動筆。 而且我不太熟悉編寫劇本的程序﹐ 我本身又不是編劇家﹐ 就算 是寫英文﹐ 也未必能夠成事。 可能因為我是演員出身﹐ 很多時候會靠感覺先行﹐ 感覺到 場面會是怎樣﹐ 然後度對白。
動映地帶: 會否有固定的寫作拍檔?
吳: 不一定﹐ 不過認識幾個頗為投契的編劇﹐ 會找他們商談。
訪問的Part II 內容包括吳彥祖的執導經驗及未來多個創作計劃的介紹, 另外亦有提 及對中國電影發展的看法, 請按這里 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