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ttle: Roar to Victory》:罕有地起用日本明星扮演殘酷日軍的南韓外侮系電影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9年10月24日
鳳梧洞戰役 The Battle: Roar to Victory
評分: 6/10
年份: 2019
片種: 戰爭
導演: Won Shin-yeon
主演: Yu Hae-jin、Ryoo Joon-yeol、Jo Woo-jin、北村一輝、池內博之
隨著近年國際形勢的改變,南韓的對抗外侮類型電影,已由過去十多年的頭號目標中國,漸漸移向盟國美國和日本。過去幾年,陸續有多部針對美日的外侮系電影面世,由於美韓關係仍然親密,這些針對美國的電影,大多只能透過旁敲側擊的方式宣泄不滿,相對來說,抗日片則來得明刀明槍,例如年前受到注目的《軍艦島》,或者是今年的《The Battle: Roar to Victory》。
影片改編自上世紀初韓國處於日治時期的真人真事,時間大概為二十年代左右,面對日本人的步步進逼,韓國獨立軍且戰且退,安排伏兵在鄰近俄羅斯邊境的鳳梧洞(現為中國吉林省內)地區,跟日軍決一死戰。在獨立軍的精心設計下,日軍一步一步墮入陷阱之中...
南韓的對抗外侮片,本質上其實和中國的黨教片分別不大。中國人拍八年抗戰,或者是國共內戰,都把中國(或中共)軍人拍得英勇無敵,視死如歸。同樣地,南韓的外侮系也是如出一轍,韓人在片中都特別勇猛,每個人都能以一擋十,把敵人當瓜菜一樣斬得粉碎,而且隨時準備好捨生取義。《The Battle: Roar to Victory》也沒有多少區別,每個獨立軍角色都是勇士,連平民都義薄雲天。相反,作為大反派的日軍,幾乎全是心狠手辣,變態無情。
不過這部電影最讓我詫異,或者是最具突破性的地方,就是竟然找來真正的日本演員扮演日軍的角色。以往南韓的外侮系電影,不管是中國或日本的反派,幾乎全部都是由南韓的演員扮演,美國的則多數找歐洲演員,印象之中,極少會對號入座找本國演員,或者至多只會用一些名不經傳的外國演員,但今次拍日軍,編導竟成功邀得北村一輝和池內博之這些具國際知名度,至少也可算是二線頭的日本明星參演,著實教人意外,尤其片中對於日軍的描寫,其實頗為負面。
試想過去幾年中國抗戰片找日本演員,通常角色處理上也會避重就輕,不會把這些演員扮演的日軍拍成十惡不赦(例如《葉問》中的池內博之,說是日軍將領,其實更像武林高手,片中也沒有特別描寫他作為日軍施暴的細節),但在《The Battle: Roar to Victory》,不論是北村一輝和池內博之,都是實實在在冷血無情的殺人狂,並無任何值得人尊重的地方。不過或許正因為有日本外援的加盟,編導特別加入一個對獨立軍存在同情的日本小兵(醍醐虎汰朗),藉此作出平衡。這種被視為戰爭見證人的配角,在過去的外侮系電影中都不會存在,顯然就是只有在這部電影中度身訂造。
雖然《The Battle: Roar to Victory》在演員運用上有新意(當然還不能不提影帝級的崔岷植的客串),但正如上述,影片劇情其實不脫同類電影的典型,作為非韓裔觀眾,並沒太多感觸,也肯定不會看到熱血沸騰。只是韓國商業片的製作水平向來高質,純粹作為一般外語戰爭片來看,全片節奏明快,動作連場,總算滿足通俗娛樂需要,實力派如Yu Hae-jin和Ryoo Joon-yeol等都交足功課,不過就如看《三國演義》不要當作正史一樣,影片雖以事實為藍本,但肯定經過不少戲劇修飾和改動,觀眾不應太認真看待。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