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家族》:以催淚煽情包裝淡化罪行 扭曲的價值觀無法令人信服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12月10日
接棒家族 And So The Baton Is Passed
評分: 5/10
年份: 2021
片種: 劇情
導演: 前田哲
主演: 田中圭、石原聰美、永野芽郁、岡田健史
注:含劇透,慎讀
日本溫情電影《接棒家族》去年在當地首映反應不俗,最近在香港公映,宣傳提到是枝裕和的《孩子轉換站》,因為兩片都關於一個無血緣關係「家庭」的故事,不過其實除了這個設定有略為相似之處,兩者風格大不相同,《接棒家族》處處表現出來的奇葩思維,只令人愈看愈驚訝。
影片改編自小說,劇情講述高中女生優子(永野芽郁)因父母離異屢次改姓,跟著無血緣關係的繼父森宮(田中圭)生活,雖然她在升學和愛情上都面臨煩惱,但天性樂觀逆來順受,每次面對難關都能坦然應對;玩世不恭的梨花(石原聰美)多次改嫁,但奇在一直帶著其中一任丈夫的女兒小咪生活,兩人始終不離不棄,究竟梨花為何願意一直照顧沒有血緣關係的繼女?
日本人看來甚為喜愛談到無血緣關係家庭的相處問題,例如上面提到的是枝裕和,除了《孩子轉換站》,過去幾部作品如《小偷家族》、《誰調換了我的父親》等,都有類似的主題探討。不過與其說《接棒家族》和是枝裕和的電影類似,其實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更想起早年園子溫的幾部作品,包括邪教三部曲的《紀子之食桌》和《愛之剝脫》,尤其片中神神化化的梨花帶著女兒改嫁的情況,和《愛之剝脫》中滿島光跟著癲媽改嫁神父一家挺像,只是跟園子溫的離經叛道相比,《接棒家族》的劇情發展和人物設計則溫情得多,甚至可以說,編導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一些離經叛道的思想,以亟溫情催淚的手法包裝,讓人對不合理的事情包容起來。
細看就會發現,片中梨花的所作所為,其實亟不值得同情。雖然說她是因為個人一些身體狀況問題而做出影響小咪一生的決定,但說到底這不過是她個人的一廂情願,完全就是為了她自己的意欲出發,然而不知何解,電影(或原著?)卻不斷合理化她的行為,不斷以亟盡煽情和摧淚的場面,去把這些不論在道德或法律上都近乎犯罪的行為合理化、情緒化,讓觀眾覺得她強行讓人家父女分離的做法,完全是情非得已之舉。
編導這種亟為扭曲的價值觀,或許正切合日本人向來習慣把加害者受害化的做法,情況等同不少老一輩的日本人,始終不願意承認當年日寇侵華的罪行,一而再地強調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身分,以轉移視線的方式淡化惡行,根據這種歪曲的邏輯,因為日本在戰爭中也有人受害,因此即使日本是發動戰爭的一方,還是應該原諒或洗白他們。《接棒家族》中的梨花雖未至於十惡不赦,但編導一而再地以催淚方式刻意淡化她的錯誤行為,卻總是教人看得彆扭。看著日本人這種始終不變的推卸責任態度,也難怪韓國人至今還是無法忘卻當年被日本殖民之痛,直至今時今日仍把日本視為世紀仇人。
《接棒家族》唯一較好的,是森宮和優子父女的處世之道,即便面對任何難關,都能以輕鬆自若的態度應付。「人必須向前看,不應永遠拘泥於過去的痛」,編導籍著優子的角色闡述這個觀點,算是頗為有力,只是大前提是原諒不代表忘記,罪行不應被歌頌,因為人類只向前看而不反省罪行,是不會進步。
題外話,導演前田哲十多年前憑《小豬的教室》技驚四座,今次《接棒家族》未知是否受原著所限,完全是大退步。他年前另一部作品《沒有退休金》頗有趣,比起《接棒家族》貼地和寫實得多,可惜香港沒有安排上映。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