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預言》: 一而再開拍這些低水準的電影 對南韓影壇長遠發展是好是壞?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4月15日

殺人預言 Nocturnal
評分: 4/10
年份: 2025
片種: 動作
導演: 金鎮煌
主演: 河正宇、 金南佶、 劉多仁、 鄭滿植
最近香港又傳出電影業瀕危的消息,影壇大亨古天樂提出減片酬度難關的呼籲。說起來,香港電影產量雖減,但要說沒有新人新片也不是,口碑載譽的作品還是不少,但值得一提,這些新導演或新電影,往往是雅多於俗,或者反映社情和人文關懷為主,很少純娛樂的製作。想當年港產片黃金時代,大部分的商業片其實都是通俗娛樂為主,言情為副,和今日剛好相反。有趣的是,港產娛樂片其實並無消失,但傳承的不是香港新一代電影人,而是改由南韓電影繼承。
過去二十多年,南韓影壇的商業片發展迅速,許許多多的主流創作,首先當然是受荷里活影響,但細心一看,其實也有不少師承港產片的味道,尤其八十年代,香港作為東方荷里活,對東亞各地,包括日韓電影影響深遠,南韓不少正值壯年的幕前幕後電影工作者,都曾揚言自小看港產片長大,現在拍電影,也體現了這方面的影響。最近看到的江湖動作片《殺人預言》,顯然也是這樣的例子。
《殺人預言》表面看有一個兇殺案的追查線,並且牽引出男主角河正宇為弟報仇、警察查案、被虐女逃亡、作家預言命案四大支線,劇情頗為豐富。但發展下去便會發現,後三者其實只是幌子,編導一心想拍的,只是男主角為弟報仇的支線。而這部分的情節,並無太多懸念可言,只見河正宇拳頭行先,基本上就是橫衝直撞,僅靠武力解決問題。這樣單純的情緒宣泄,感覺便特別像八十年代很多二、三流的港產動作片,劇情什麼的不是重點,最重要是為主角製造動武的藉口,戲裡戲外讓人得到宣泄,看得痛快。
按照這樣以解氣為前提的原則,影片其實拍得不壞。至少河正宇是由頭打到尾,幾乎把所有令人看得不順的反派、流氓,一網打盡。唯一覺得可惜的是,河正宇始終不是動作演員出身,也不太像是缺乏腦筋的莽漢,論角色塑造的說服力,可能有所不及。看到最後就發現,這個身手不凡但頭腦簡單的主角,其實更適合大隻佬馬東錫去演,甚至令人懷疑,編導當初屬意的男主角人選,是否就是馬東錫?劇本看來也是按照他的個性來寫,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才換成河正宇接手。
然而就如當年的二流港產動作片,除了武打,影片其他情節是乏善可陳。警探查案一段,還可說是當作點綴,本來就沒有深入描寫的必要,但作家預言命案的部分,被處理得模棱兩可,卻是教人納悶,尤其找來獨當一面的金南佶演出,但並未提供任何發揮,感覺奇怪。事實上,這一整段作家戲,就是有頭無尾,加上結局的極度留白,不免讓人覺得,這部電影是否未完待續,還有第二集的後續發展? 否則的話,過度的留白處理,只會令人誤會是編導拍到一半無錢,無法埋尾。
南韓影壇還能找到資金開拍《殺人預言》這等俗套的江湖動作片,而且還有A級演員願意掛帥,真是令香港電影界羡慕不已。不過有香港的例子在前,如果南韓電影人有居安思危之心,不免要思考一下,一而再開拍這些低水準的電影,對影壇長遠發展是好是壞。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