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沒有喋喋不休的宣導 也沒有聲嘶力竭的批判 只靠影像說話 已足夠震懾觀眾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4月26日

戰役 Warfare
評分: 7/10
年份: 2025
片種: 戰爭
導演: Alex Garland 阿歷士嘉倫、Ray Mendoza 雷曼杜沙
主演: Joseph Quinn 祖瑟昆恩、Will Poulter 韋保達、Cosmo Jarvis 哥斯莫查維斯、Charles Melton 查理斯梅爾頓
A24品牌繼《美帝崩裂》之後,再次跟編導阿歷士嘉倫合作,拍攝戰爭題材新作《戰役》。雖然兩片都聚焦前線戰場,但《戰役》和《美帝崩裂》並無關連,不過倒像是一次風格修正:少了後者的高概念預言,多了殺戮戰場的血汗與恐懼。簡單來說,《戰役》是一次純粹的實景戰爭重演。
正如上述,影片由《美帝崩裂》導演阿歷士嘉倫監製兼聯合編導,但靈魂似乎屬於另一位導演雷曼杜沙,一名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員,亦曾於《美帝崩裂》的軍事顧問。今次二人聯手,將2006年伊拉克戰爭中最血腥之一的拉馬迪戰役(Battle of Ramadi),複製重構成90分鐘的超實感體驗,節奏幾乎與當時一次監視/撤退軍事行動實時同步,觀眾就如置身第一人稱視角,見證整個行動的經過。不過值得一提,雖說這是有原型人物受訪作為參考,但人的記憶其實不乏主觀性,尤其對不利自己的事,很難保持客觀或持平心態,因此究竟電影對事實的還原,是否百分百無誤和可信,觀眾應自行判斷,而不應照單全收。
和《美帝崩裂》對主角人物的刻意經營不同,《戰役》並不強調個別角色的身分、無鋪排角色成長、亦無所謂的主角光環,甚至連故事也談不上,而更像是一部不加修飾的戰爭紀錄片。據知兩名編導曾訪問多名當年參戰士兵(片尾有原型人物介紹),所有場景基本上是1:1還原,不但街道佈局、軍備部署嚴謹考據,就連對白亦大量採用軍中術語。不過這樣一來,不諳軍事的觀眾,便可能需要花費多一點時間入戲,尤其前半四十多分鐘,大多是冗長而重複的監視、觀察、無聲移動,雖然有一定的壓迫感,但戲劇高潮欠奉,甚至可以說是沉悶,對於耐性不足者是一大考驗。
不過當隊伍遇襲一刻開始,全片基調一變,觀眾即時被拉入生死戰場核心。當中聲效設計可算全片賣點之一,子彈聲、建築物共振、炸彈衝擊等,頗具震憾力。這確是必須去大銀幕觀看的體驗,聽說香港有IMAX版,但奇在美國這邊卻不是所有戲院都有提供,整體場次也不多,不知何解遭遇冷待。演員方面也值得一讚。雖然類近紀錄片的拍法,令到演員難有個別跑出的機會,但作為一個團隊,整個隊伍的合作純熟,默契充足,演出還是挺有說服力。
對於編導阿歷士嘉倫來說,《戰役》比《美帝崩裂》在敘事和劇情處理上進步明顯,沒有之前的鬆散,換來的是透過極簡影像敘事呈現的戰爭荒謬本質。影片沒有加入批判戰爭的對白,但相信看完全片的觀眾,或許都能體會戰爭的殘酷和毫無意義,尤其片尾被借用的民居被毀,受害家庭在頹垣敗瓦中無奈面對,實在是比千言萬語更具批判性。
《戰役》算是中型成本戰爭片的不錯示範,或許前半有悶場(情況類似即將上映的水底拯救片《300呎窒息倒數》,可能是真人真事改編的局限),但好在劇情夠純粹,沒有喋喋不休的宣導,也沒有聲嘶力竭的批判,只靠影像說話,已足夠震懾觀眾。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