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Wars Episode 3

Star Wars Episode 3
Revenge of the Sith

評分: 5/10
年份: 2005
片種: 科幻
導演: George Lucas 佐治魯卡斯
演員: Ewan McGregor 伊雲麥基格, Hayden Christensen 希頓基士頓遜, Christopher Lee 基斯杜化李, Ian McDiarmid 伊恩麥丹默, Natalie Portman 娜坦莉寶曼

(內文有提及本片劇情之處,敬請注意!)

真的,只差加上強暴跟墮胎的情節,《星球大戰前傳III黑帝君臨》Star War Episode III: Revenge of Sith就 可以挑戰鄭文華的「台灣三部曲」,改名《星戰龍捲風》了。

十幾年前初看《星戰四五六》,那時年紀小,只覺得是眼花撩亂的銀河嘉年華;八年前在樂聲戲院大廳重看 《星戰四五六》,儘管心裡忍不住嫌棄片尾的閱兵場面跟納粹時代有拼、儘管嘀咕隨之而來的狂歡舞會格局 有夠低,但心中的感動就跟看一百遍哭一百遍的《外星人ET》一樣(即使2020年再看一次),都會永遠存在 的。那時打心底認定魯卡斯大概有偷偷看過中國武俠劇,不然天行者的父子情仇、與妹妹的身世之謎、還有跌 落山谷拜師學藝的過程,怎麼會感覺這麼親密、這麼熟悉。

然而,除了例行性的片頭文字與約翰威廉斯令人振奮的主旋律外,當年《星戰四五六》所帶給我的美好親密懷 舊感,到了《星戰前傳三部曲》中卻是消失殆盡了。魯卡斯顯然沈醉於新科技的開發,而忘了當年《星戰四五 六》之所以成為經典的關鍵,不只是科技,更重要的,其實是「人性」。看著《星戰三》把近一百五十分鐘的 映演時間塞得滿滿的,就是深怕觀眾沒有好好欣賞魯卡斯煞費苦心營造的新巴洛克式浪漫。瞧,岩漿上打鬥的 精彩高潮可是《魔戒三》也做不出來的喔!不只如此,繼《星戰二》成功改裝《Blade Runner》、《帝國驕雄》 等經典片段,甚至還讓尤達學起黃飛鴻,這回又學《鐵達尼號》又改裝《賓虛》車輪戰的,佐導,您真是辛苦了。

這讓我想起作品成績每況愈下的徐克,看看他的《武狀元黃飛鴻》、《笑傲江湖》與《蜀山傳》的最大區別,不 就是前兩者以人為主角,後者以科技為主角,所造成的歧異嗎?當《星戰三》進展到尤達西斯大帝在絕地議會決 鬥,平行剪接安納金與師傅反目的高潮戲時,我的腦海中忽然映現了《風雲》裡的聶風、步驚雲的最後決戰,甚 至同樣由劉偉強導演的《中華英雄》,我都還覺得情感濃度遠較《星戰前傳三部曲》強烈哩。

無論是馬蒂或是烈尼史葛,就算劇本如何蒼白,他們都有辦法善用鏡頭與剪接的「形容」功用,三兩刀呈現角 色內心的矛盾與天人交戰。很可惜魯卡斯從來沒這個天分,所以他選擇鄭文華式的,利用嘈雜平板的對白,來為 角色的內心轉折做解釋。偏偏魯卡斯又沒鄭文華賤,而太過陽剛的《星戰三》也缺乏苗可麗這種把罵人提升到 某種娛樂層次的演技奇葩,於是,電影演了十分鐘之後,我開始覺得尤達怎麼這麼囉唆、伊雲麥基格怎麼這麼婆 婆媽媽、森姆積遜怎麼這麼像活動道具,就連比較有發揮的英國老牌演員Ian McDiarmid也只能用英國腔嚇嚇人。 最慘的還是希登基斯坦頓與娜坦莉寶曼這對金童玉女,看《星戰二》的時候,我曾經對他倆的演技失去信心,但 沒多久兩人又各以《Shattered Glass》、《誘心人》證明自己的潛質無限。於是,我只好把《星戰三》乾涸、味 如嚼蠟的整體演出,歸罪藍幕。畢竟,少了真實情境與臨場感,就算找梅麗史翠普也是一樣,演員只能憑有限的 想像力演出名不符實的喜怒哀樂了。

全在藍幕前演完的《Sky Captain》因為調性輕盈,還能遮掩「人味不足」的問題;但《星戰三》明明設計了一 個媲美希臘悲劇的偉大格局,卻終究被魯卡斯自己給毀了。說難聽點,整部電影的戲味,甚至還不如肥皂劇。安 納金步入黑暗的宿命,是一層一層的巧合堆疊出來的。他的缺乏安全感,他的不被信任、不受重視,在面對幫白 卜庭(西斯大帝)還是幫雲度(絕地大師)時的天人交戰,理應營造出山雨欲來的悲劇氣勢。海登未必演不出來 ,該怪魯卡斯沒把這場戲拍好,以致後來屠殺絕地武士的悲劇性被嚴重消減,魯卡斯甚至還好大喜功地讓各個絕 地武士在不同的華麗場景中遭背叛而死,這時無論再怎麼利用配樂渲染煽情,都是多餘的了。

更可惜的是佩米與安納金的對手戲。雖然娜坦莉寶曼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女明星之一,雖然佩米是安納金墮落的關 鍵人物,雖然《星戰三》最有機會成為經典的部分幾乎都少不了佩米,但佩米淚眼迷濛地擔憂安納金會變壞,講 一些瓊瑤式夢幻台詞的蠢樣,真的是讓我頻打哈欠看手錶。好不容易魯卡斯靈光一現,讓小倆口閉了一下嘴,背 景的夕陽才綻放出史詩的光輝。而類似的靈光,一直要到收場前,路克的叔叔嬸嬸抱著他望向夕陽時,才有機會 再次浮現。甚至可以說,前傳三部曲約七小時多的時間,就是為了催生這個充滿新希望的片段。然而,說魯卡斯 沒sense就是沒sense,他大概不懂得「以景傳情」這句話的真義,或許他覺得這種詩意片刻不能沈默太久,於是好 不容易經營出來的動人情緒,就硬生生被喀嚓掉。另外,佩米差點被憤怒的安納金以原力掐死的那場戲,本有機 會成為整部電影最驚心動魄的轉折,而這應該是哀莫大於心死的佩米放棄求生意志的關鍵點。結果魯大導為了催促 觀眾注意即將登場的大決戰高潮戲,就很不負責任地把這個轉折點呼嚨過去了。

其他時候,我只能看著魯卡斯玩一些不甚高明的平行剪接遊戲。安納金向黑暗勢力輸誠時,魯卡斯剪了兩次尤達的 胸痛畫面,我建議他還不如學《魔戒》利用CG製造風雲變色的影像效果,還比較多采多姿呢。到了片尾,這個把戲 更是玩到走火入魔的境界:尤達大戰西斯大帝V.S.安納金與歐比王決鬥;佩米的難產V.S.達斯維德的產生,這些堪 稱劇力萬鈞的設計(生/死/再生;希望與墮落),很可惜地還是給魯卡斯自己給毀了。厲害的導演,光是利用佩 米的一滴淚珠、尤達的一個眼神、歐比王的一個動作,就可以說明一切。可惜魯卡斯沒這等才情,對白拖拖拉拉剪 接一點不快不狠又不準,結果白白浪費了熔岩畔歐比王揮淚向徒弟訣別的Magic Moment;白白浪費了再生的黑武士 痛徹心肺的一聲「No」。

或許魯卡斯真的太信任科技,而忘了「科技,始於人性」這句廣告詞其實頗值得思考再思考。希望,在魯卡斯還沒想 好之前,不會有《星戰後傳七八九》的誕生。

文: Ryan from 【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個人新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