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 in Time, A
評分: 7/10
年份: 2009
片種: 紀錄
導演: 楊紫燁
演員: Amy Chung ﹑ Irene Dea Collier ﹑ Larry Chin ﹑ Philip Choy ﹑ 杜可風﹑ 吳宇森
憑描寫中國愛滋遺孤的紀錄片《 潁州的孩子》獲2008 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 片獎的華裔電影人楊紫燁﹐ 新作《 聲光轉逝》題材相對輕鬆﹐ 以三藩市的華人 戲院為引子﹐尋覓當地老一輩華裔移民家庭的集體回憶。
三藩市是美國最多華裔聚居的城市之一﹐早年來美的華裔﹐ 生活多不富足﹐ 工 餘時間不多﹐ 思鄉之情頻見﹐ 專門播放華語電影的戲院﹐ 自然成為大家心靈上 的最大寄托。楊紫燁早年移民來美﹐ 便在三藩市念書和定居﹐ 後來更和在當地 經營華人戲院的香港電影人任國光結婚﹐ 直至千禧年後才遷往北京﹐ 所以不論 在情在理﹐ 她都是拍攝三藩市華人戲院紀錄片的最佳人選。
影片以三藩市的華人戲院取材﹐ 但比較讓人意外的﹐ 是全片觸及戲院歷史的段 落並不多﹐ 即使楊紫燁的丈夫正是美國華人戲院的先驅性人物任國光﹐ 理應對 戲院的典故和興衰有深切的認識和體會﹐ 但坐掌這些第一手資料的楊﹐ 沒有假 手於這個方便的另一半﹐ 她拍攝這部戲的真正著眼點﹐ 並非是戲院本身﹐ 而是 受到戲院影響的一整代華裔移民社群。 她透過一連串的普通民眾的訪問﹐ 以他 們喜歡看的電影作為引子﹐ 娓娓道來華裔移民在美掙扎求存的經歷﹐ 籠統但感 性地試圖包攬華人在美的 成長經驗。
從楊紫燁選取的訪問對象已可發現﹐ 她的焦點在人﹐ 而不是戲院或電影的歷史。 這或許正好延續了她一貫對弱勢社群的人民關懷取向﹐ 例如《 潁州的孩子》掀起 大眾對中國備受忽視的愛滋遺孤 的關注﹑ 《 彼岸浮生》描寫中國同性戀者的生活﹑ 《 二十一世紀中國 》把鏡頭對焦在千禧年間四個平凡中國家庭之上等。 在美國白 人為主的社會﹐ 華人當屬少數族裔﹐楊紫燁作為當中的一分子﹐ 選取的訪問對象 和內容﹐ 有如感同身受﹐其意義和切身性﹐比起她以往的作品都強﹐ 得出的結果也 包含更多的感情分量。
不過這部短片(大概一個小時) 也非沒有缺點。 與其說影片透過華人戲院的興衰見 證美華社群的經歷﹐ 還不如說這只是一個片面的集體回憶大雜燴。 影片雖然大致 上有一條順時間方向前進的脈絡可跟﹐ 而且以不同類型的電影把劇情劃分﹐ 但整 體來得比較零碎﹐觀眾看到最後﹐ 只感到好像剛和幾位美國老華僑朋友茶敘﹐ 聽 過他們的一點家庭往事一般﹐ 而未能勾劃出一個比較完整的華人歷史觀。 而且﹐ 編導選取的訪問對象往往名不經傳﹐ 是否有足夠的代表性﹐ 也讓人生疑。 不過有 趣的是﹐ 相對於這些受訪者的真摯對話﹐ 全片最格格不入和莫名其妙的﹐ 反而是 名氣最大的受訪者吳宇森和杜可風﹐ 吳談及他創作《 英雄本色》時的感慨﹑ 或杜可 風講創作體驗﹐ 看來都和影片主題扯不很大的關係﹐不知導演用意何在。
或許作為一名電影迷的觀眾﹐ 當我看到一部以三藩市華人戲院為題材的紀錄片﹐ 最 期待的始終是這些戲院的興衰史﹐ 例如他們如何開始經營﹑昔日門庭若市的光輝歲 月﹑ 以及近年無可奈何的式微消逝等﹔ 而另一方面﹐ 作為新一代的在美華裔﹐ 我也 未能從片中許許多多的老華僑舊事中﹐ 尋得很實在的共鳴感﹐ 所以觀看時始終不是 很投入。 不過無論如何﹐ 不管是對三藩市華裔移民歷史有所興趣 ﹑ 或者是想多了解 華語電影在華僑心目中的重要性﹐ 這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紀錄片。
影片曾於去年的香港亞洲電影節上映﹐ 現在(2010) 終於回到其原產地三藩市﹐ 在3 月 的三藩市亞美電影節上映。 相信當地觀眾入場時﹐ 定當會有另一番的感受。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