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評分: N/A
年份: 2004
片種: 冒險
導演: Alfonso Cuaron 艾方索柯朗
演員: Daniel Radcliffe 丹尼爾拉基夫, Harry Melling 哈利瑪靈, Gary Oldman 加利奧文
史蒂芬史匹柏曾說過,他當時拒絕擔任《哈利波特》導演的理由,是覺得「太容易」, 沒有挑戰性的事情當然不會有成就感。他這句話算是對了一半,因為兩集《哈利波特》 的電影說明了,要把J.K.羅琳的想像文字化為影像,其實靠的不光是運氣。
前兩集的導演克里斯哥倫布,會把兩本《哈利波特》小說拍的四平八穩,動機十分明顯。 第一,沒有人能得罪起世界各地看過原著的小書迷,為了保險起見,最好就是巨細靡遺交 代所有的事情。第二,三位小童星的演技也沒有開竅,無法負擔高難度的表演。於是兩集 的《哈利波特》就是照本宣科,雖然算不上什麼錯誤,電影的生命力卻直接附著在小說上, 沒看過原著的人還真不容易瞭解趣味在哪。
於是讓史匹柏最覬覦的第三本小說,《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交給了一位來自墨 西哥的導演艾方索柯朗,結果是大出意外的精采。就算史匹柏自己來拍,也不見得這麼好看。
當我在讀《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小說時,實在看不出來究竟作者的主旨在哪,相 較於《神秘的魔法石》介紹魔法世界,《消失的密室》在對貴族自以為是的歧視提出反駁, 同時也消遣了世人對偶像的盲目崇拜,我真的不曉得究竟逃獄的布萊克天狼星,傳達什麼樣 的主旨。
但是艾方索比我聰明多了,他看出了小說的主題「青少年的成長」,也拍出了我壓根兒沒想 過的子題:「時間」「鳥類」,以及「哈利尋求父親的替代角色」(這三者交織出影片逆轉 結局的高潮)。雖然我們都曾見識過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魯柏葛林特、艾瑪瓦特森在銀幕上 飾演的哈利、榮恩、妙麗,可是那樣的表演只能說是「極度明顯地演戲」,任誰都看的出來 有大人躲在攝影機後頭提示他們做表情。可是在《阿茲卡班的逃犯》截然不同,導演艾方索 藉著三位演員戲外的成長,真正挖掘出屬於這三位角色的精神,沒有讓童星的成長破壞了故 事的連貫。頭一次,他們真正變成了劇中人。觀眾不僅可以看到哈利喊著「疾疾,護法現身」 時,自然流露出那股恐懼中爆發的勇氣與膽識,也目睹了素來博學多聞的妙麗,如何在劇情最 後的關鍵,表現出她智勇雙全的能力,主導著冒險,不再是那個只會在課堂上舉手回答老師 發問的書呆子。
同樣的效果也發生在演出本片的成人演員,大衛休里斯飾演的路平教授,還有蓋瑞歐德曼飾 演的天狼星,他們讓人物比書本上的感覺還要立體,也更有特色。特別一提,艾瑪湯普遜扮 演的崔老妮教授實在是一絕,一出場就搶足了鋒頭,小說的崔老妮還沒有她一半的魅力呢!這 麼多演技派的巨星認真投入,見識到老外做事的專業,也許《哈利波特》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 電影,但那不見得會以草率的態度敷衍了事。
更妙的是特效,那頭栩栩如生,完全朝氣蓬勃的「鷹馬」!是的,我曉得看到的不過是特效人員 的傑作,可是我完全無法挑出毛病!往後如果有人拍《神鵰俠侶》,請先看看本片,然後以同樣 的標準來處理那頭金庸筆下的大鵰。這才叫做特效,不是做個醜玩偶來充數,好嗎?另外一個驚 喜是約翰威廉斯的配樂,他大膽借用莎劇《馬克白》的歌詞,做出了〈Double Trouble〉這首兒 童合唱曲,然後又在騎士公車橫衝直撞、以及眾人學習對付變形怪的時候,放出了搖擺節奏的爵 士樂,你問我搭配起來的效果如何?我只能說,妙極了!
儘管影片幾乎是前兩集幕前幕後原班人馬,第三度的合作,但是成績卻有天壤之別。這唯一合理 的答案不是J.K羅琳的作法加持,而是導演艾方索柯朗的功勞。我不知道如何解釋,中南美洲歷史 悠久的「魔幻寫實」文化,怎麼會跟英倫的奇幻想像結合的如此天衣無縫,激盪出前所未見的火 花,但是我喜歡這樣。
拜託拜託,把艾方索柯朗拉回來執導第五、第六、還有第七集的《哈利波特》吧!
文: 翁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