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in the Sky
評分: 9/10
年份: 2015
片種: 劇情
導演: Gavin Hood
演員: Helen Mirren ﹑ Aaron Paul ﹑ Carl Beukes
或許是因為本身對於作品的劇情並沒有太多了解,只知道是一部描述軍事任務遭遇不確定因素導致執行與否的故事題材。 然而看完全片,筆者我必須要承認,當目前世界上的每分每秒都在發生這種類似情境的過程之同時,結果論就是一切的前提 之下,過程與事實往往是被犧牲的那一個。
影片開場將近一半的篇幅都在描述跨國合作的軍事行動,不論是諜報戰的跟監;或是軍事高層的戰略決策指揮,乃至於後 勤人員的情報分析…等,本片確實拍出了自《Zero Dark Thirty》以來最為節奏流暢的現代戰爭片該有的水平(同時明顯 感受到《Eye in the Sky》受制於經費不足的前提)。
而當故事進展到身為不確定因素的小孩被牽扯進入軍事行動執行與否的處境時,本片真正主要批判的點才開始浮現,亦 即是基於國家立場的正確性或是政治責任上的正確性之衝突,至於可能面對傷亡的無辜孩童,似乎到最後也只有在執行與 否的決定下達時,才能感受到這些不願承擔決策責任的人所給予的關心。
《Eye in the Sky》就故事劇本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多問題,同時故事如果以人道立場出發點來看待片中主要重點,對於 孩童性命的評估,這部片某種層面來說確實是一個對於國家機器在面對無辜人命犧牲與否之決策態度上面下足了批判性的結論。
然而如果從軍事層面的立場來看待這個故事,這就是一個單純的試圖努力在最低傷害之前提底下的任務性質更換;同時也是 一個面對可能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的軍事優勢局勢,而時間正在流逝並造成沒有更多選擇機會的情況。這時,一如片中的美 國高層所言,排除可能對於國家產生威脅的存在就是最高準則,不論是否面對可能導致的輿論壓力都應該果決執行。
也因此,相較於前半段劇情推演的高度娛樂性橋段,後半場的命令執行與否以及政治責任的歸屬,就造成一個最終沒人在乎 孩子死活的局面,一如曾經試圖拯救並排除孩童停留在任務區域的情報人員在曝光的前提下,軍事高層仍是選擇把重心放回 任務目標身上…乍看之下是一種冷血,一如片尾的英國官員對軍方高層的批判。
但也誠如英國軍方高層回敬的話所言…『你只是喝了杯咖啡,吃了片餅乾的狀況下目睹了這種殘酷,我自己則是親眼見識過六 次自殺炸彈導致的悲劇,請不要指責我們(軍人)不懂得這種殘酷的代價。』
「In war, truth is the first casualty。」
至此,事件結束,決策者與執行者還是回去自己的生活,然而其他被犧牲的無辜者,似乎在結果論的前提之下,好像也不是那樣重要了。
這是一部精采的電影,但卻不是會讓人想看第二遍的作品…因為這部片很現實,也很殘酷。
猛人- 全體人員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