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fter Tomorrow,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

評分: 7/10
年份: 2004
片種: 科幻
導演: Roland Emmerich 盧倫艾馬治
演員: Dennis Quaid 丹尼斯奎特, Emmy Rossum 愛美露森, Ian Holm 伊恩賀姆

在肩負吸金重任的暑假檔《明日之後》當中,最引人入勝的不是那些特效畫面所製造 的災難場景,也不是帶有濃厚警世意味的劇情,而是一波接一波的絃外之音。

本片的編劇兼導演盧倫艾馬治,是個從德國到荷里活發展的電影工作者,他之前的《天煞-地 球反擊戰》《哥斯拉》《決戰時刻》,都是以特效畫面包裝簡單的劇情,然後讓荷里活以各 種無孔不入的行銷手法,讓世界各地的觀眾搶著買票,在暑假檔攻城掠地。而這三部片,不約 而同地都是在渲染大美國主義。美國總統打掛了侵略地球的外星人,領導全世界反攻;靠著核 能生物學家與美國軍方的合作,殲滅了肆虐紐約的怪獸;欺人太甚的英國軍隊,喚醒了美國殖 民地自主意識,最後引爆了新大陸的革命運動。沒錯,這些電影的劇情都簡單的可以,但是永 遠讓美國人扮演扭轉關鍵的英雄。

然而《明日之後》卻完全不是這樣,美國人在劇中的下場淒慘,而且是活該的那種淒慘。

電影花了很多篇幅,來交代盧倫艾馬治最喜歡的那種特效災難奇觀,而且因為觀眾已經看多了 這種奇觀,反而不會有緊張的感覺,我個人就覺得挺好玩的。因為龍捲風襲擊洛杉磯公路的鏡 頭,真的有像《龍捲風暴》那部片模仿的意味。奇怪的是,劇中的美國政府,看待這些災難的 反應,比我這個觀眾還要局外人,他們也不把男主角的警告當一回事。結果就是大海嘯淹沒紐 約,全美民眾四處竄逃,最後只好跑去第三世界國家當難民,窩囊極了。加上影片指出,現實 當中布殊總統不願履行的京都協議,是導致環境急速破壞、氣候瞬間異常的主要原因,偏偏電 影裡的美國總統也沒有好下場。於是這部片左看右看,都是在指桑罵槐。

《明日之後》真的是在討論氣候的遽變,如何影響全人類嗎?還是在批評美國總自以為是,替全 球各國家決定「什麼是最好的」,結果當事情出現最壞的下場,卻讓全世界共同承擔?為什麼盧倫 艾馬治這回要讓美國人吃癟呢?他什麼時候「反美」的情緒如此不滿,比那些災難場面還要明顯? 是因為這部片在教訓美國政府的輕忽,導致「九一一事件」發生,重挫的紐約嗎?如同劇中男主角 不斷警告海平面會上升,卻被政府當成危言聳聽,最後洪水淹沒了大蘋果,死傷慘重?

與其討論冰河時期會不會二度發生,說真的,這部片提供的線索太少了。但是一個像盧倫艾馬治這 樣「擁美」的商業片導演,居然會開始唱反調,這比侯孝賢挺藍還值得研究呢。

猛人- 導演、特效

文: 翁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