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leship

Battleship

評分: 6/10
年份: 2012
片種: 奇幻
導演: Peter Berg 彼得保
演員: Taylor Kitsch 泰勒基奇、 Brooklyn Decker 布嘉蓮戴嘉﹑Alexander Skarsgard 亞歷山大史卡斯加﹑Rihanna ﹑淺野忠信﹑Liam Neeson 里安尼遜

美國導演彼得保(Peter Berg)所執導的《超級戰艦:異形海戰》不管從故事內容、製作成本、場面特效或演員選角來看,都無疑是 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商業大片,無怪乎片商會將之視作「2012年暑假第一波強檔鉅獻」宣傳。不過,一如Bruce F. Kawin所言:「即使是大 雜燴式的娛樂片也具有引人共鳴的影像、細緻誘人的聲音、有趣的人物和重要的故事線,無論我們是否需要,都會佔據我們的內心。」除 了視覺上的「熱鬧」可看之外,《超級戰艦》其實還有一些有趣的「門道」值得探究。

諧仿的趣味

《超級戰艦:異形海戰》的拍攝靈感來自孩之寶(Hasbro)出品的暢銷同名海軍戰棋遊戲,要從一組遊戲發展為一部兩小時的電影,編劇們 勢必得絞盡腦汁,為之增添故事血肉,因此屬於二次創作的諧仿當然是簡便又容易討好觀眾的一步。

強‧霍伯(Jon Hoeber)和艾瑞克‧霍伯(Erich Hoeber)兩位編劇首先致敬(或者反諷?)的是史蒂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的經典 科幻電影《外星人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在史蒂芬‧史匹堡的電影中,描寫一段外星人和人類男童之間建立的真摯友 誼,呈現出溫馨的氛圍,當中一句「E.T. phone home.」更是影史的經典台詞之一。然而,相同的元素放在《超級戰艦:異形海戰》中卻全然變了調:外 星人和人類沒了友誼,完全成為異己,彼此之間只剩敵意;外星人想打電話回家的舉動,不再是單純的思鄉情愁,而是地球危機的前兆。只是,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外星人老是喜歡來地球打電話回家?

除此之外,曾寫下多項紀錄,近日以3D版重新上映的《鐵達尼號》(Titanic,1997)也是諧仿的對象之一。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無法 忘懷鐵達尼號船艉翹起、垂直沉沒的驚人影像,《超級戰艦:異形海戰》便重現了這段經典。雖然船隻從郵輪換成軍艦,沉沒的原因也從撞擊冰山變成外 星人的攻擊,但是艾歷斯(Taylor Kitsch飾)和永田(浅野忠信飾)兩人相互扶持,一同奮力爬到高高翹起的船艉頂端的畫面,還是讓人不 禁聯想到傑克和蘿絲逃難時的情景。《超級戰艦:異形海戰》巧妙地借用《鐵達尼號》的橋段,將至死不渝的感人愛情轉化為同袍之間相濡以沫 的情誼,另一方面也藉機淡化美日之間過往的歷史恩仇(電影的故事舞台選在夏威夷,當中出現的密蘇里號戰艦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日 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的地點)。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戰艦從垂直翹起到完全沉沒的速度太快,少了鐵達尼號呈現出的悲壯與淒切之戲劇張力。

《超級戰艦:異形海戰》藉由諧仿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將似曾相識的劇情脈絡重塑再造,使之完全融入劇情中,讓觀影的過程多了一份趣 味,看到熟悉的內容或台詞──例如:科學家卡爾(Hamish Linklater飾)說:「你是說E.T.想打電話回家?」──還能露出會心的一笑。

「密鎖」的外星人

電影的開場,一群科學家在外太空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星體「G行星」,為了探索是否有外星生物的存在,他們便從地球發送訊號出去,期望獲 得回應。然而,這群科學家怎樣也料想不到,這樣的行為卻引來外星人所帶領的艦隊攻擊地球。

片中所形塑出的外星人總是全副武裝,藏在金屬盔甲的保護之下,宛如機械人一般。他們之所以會以這樣的造型出現,原因在於太陽光。JPJ號驅 逐艦(其名稱來自美國海軍之父John Paul Jones)上的水手長歐弟(Jesse Plemons飾)在試戴外星人的頭盔之後,發現他們的眼睛就像自己曾飼養 過的蜥蜴一樣,十分畏懼陽光,這個發現便成為攻打外星人的致命利器。有趣的是,這群外星人來自一顆環境條件與地球相似的行星,我們地球人 不怕光,而外星人卻見不得光,只能躲在密鎖的頭盔之中,這是否意味著外星人屬於黑暗,不像地球人的存在那麼具正當性?

這群外星人的密鎖性還有一處得以證明,即無聲。當外星人的頭盔被摘下來時,可以發現他們是有嘴巴的,然而在電影中卻未曾聽過他們開口說話。 他們為什麼來地球?他們有什麼目的?他們是敵是友?甚至,他們是來自哪裡?這些疑問我們無法從他們的口中得知,所有的訊息都是來自地球人 的推測與猜想,也就是說,外星人的嘴巴被地球人封住──密鎖的嘴巴──成為無聲的角色,地球人說什麼,外星人就是什麼。一如傳統社會中「男 性」(有聲)與「女性」(無聲)的形象,地球人與外星人的地位孰高孰低,可說是不言而喻了。

我之所以會將外星人比擬為「女性」,其實有一個更顯而易見的原因,那就是被動。在傳統的「男性/女性」性別框架中,前者是屬於主動的角色,而 後者則往往被置放於被動的位置。片中的外星人並非冷血的殺手,他們的武器會自動判別對方是否具有威脅性,如果沒有,偵測器銀幕上的顏色便由 紅轉綠,表示安全;唯有對方主動攻擊他們的時候,才會火力全開,展開反擊。由此可見,外星人的攻擊雖然可以說是出於自衛,但是更大的意義是 在於被動。如此一來,更加突顯地球人的主導位置──如同軍艦船艙中那句「掌控萬物」的標語──並暗示外星人是無法侵略,甚或統治地球。

《超級戰艦:異形海戰》就像其他荷李活出品的英雄電影或科幻災難電影一樣,總是再三強調人定勝天──包括自然與外星生物──的道理,進而重申 美國主導世界的地位。不過《超級戰艦:異形海戰》藉由外星人的電磁波圍牆將政府高層的援助隔絕在外,顯然有試著淡化美國的符號與掌控權──雖 然美國軍方在電影拍攝上給予極力的支持與協助──將拯救地球的任務回歸到人的身上,光憑這點就值得稱許了。

文: 張冠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