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Avatar

評分: 10/10
年份: 2009
片種: 科幻
導演: James Cameron 占士金馬倫
演員: Sam Worthington 森禾霍頓﹑ Sigourney Weaver 薛歌妮韋花

《阿凡達》不愧為占士金馬倫的又一傑作,縱使已到影院看了兩次,現在回想起每個 電影鏡頭,其光影交錯的黑夜森林、震懾嚇人的龐然巨獸以及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 仍令人萬分回味,回腸百轉。

其實,比起炫目的特技,《阿凡達》的劇本更值得欣賞,因它起伏有致而不拖泥帶水、 層次豐富而有耐讀性,每一次看,都有新的體會,脫離一般大型科幻片的俗氣,即空 有特技卻滿是空洞膚淺的內容情節。

故事中創造了一個人類的理想世界和模倣對象。就像《Final Fantasy XII》中"靈魂之河" 的概念一樣,潘朵拉星的生命之源叫Aeva,所有生物死後,其肉體雖留下,但靈魂卻回 到Aeva內。熱愛森林的Navi人亦明白到萬物同源,一切生命皆我弟兄的道理,因而討厭殺 戮,愛好和平,連殺死獵物時亦因惻隱之心而要念一段簡短的祭文。對於其他生物Navi人 不會以高其一等的姿態自居,當他們騎馬和鳥龍(大概是這樣叫吧)時,navi人和騎獸不是 主僕關係,既非凌駕亦非服從,而是融為一體。潘朵拉星上的生物都長有一條觸鬚,內裡 包著一束光纖般的細絲,當navi人騎上野獸上時,彼此都得獲對方許可,將雙方的"光纖" 連結(可想像成把USB插入電腦),這稱之為合體。

Navi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就是現令環保份子所主張的。想深一層,navi人包容寬大、酷 愛自然、崇尚和平、天人合一、對天地萬物有情等精神,不就跟中國文化不謀而合嗎?

如果挑弓引箭、溫柔敦厚的navi人代表著中國文化,那一身槍炮、殺氣騰騰的天空人(即人類) 就是西方文化的化身。西方文化以wonder(探索、好新)為本,愛征服自然,因而俱極大的侵 略性。故事中人類千里迢迢,來到潘朵拉星,當中有沉醉於研究的科學家、野心勃勃的資本 家以及孔武有力、具先進配備的僱傭兵。他們各懷鬼胎,有的要採集研究樣本;有的要掠奪 當地資源,以謀取暴利;有的只是為了單純的殺戮快感,但總而言之,這些目的之本質都是 以征服為根。

科學家、軍人和資本家與navi人的衝突就恰似中西文化的矛盾。《阿凡達》的故事,與八國 聯軍侵華事件是同出一轍的。故事中的人類以壓倒性的武力去搶奪當地資源,並摧毀navi人 的家園,仔細想想,不難發現這跟當年八大強國在圓明園先洗劫,後火燒的野蠻行為一樣可恥。

但最後,navi人的弓箭戰勝了人類的飛機大炮,這結局可曾意味深長,因為它揭示了西方文化 的不足及推翻了中國文化早已過時的說法。

過去的二百年都是西方國家的世界,她們先征服海洋,然後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搜刮當地的 財富及資源並以武力鎮壓原居民。到今天,世界非殖文地化,武力上的征服逐漸消失,但其文化 上的征服卻仍然壓迫著其他非西方國家(例如大型跨國企業的經濟霸權、宗教的排他性),因而引 起不少國際的流血衝突,甚至引發恐怖主義在中東國家的興起。這正正是因為西方文化缺失了中 國文化中,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

西方文化孕育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無疑大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亦引發環境污染、全 球增溫,加速了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滅亡。而中國文化裡愛好自然、天人合一、提倡節儉、反對奢侈 的精神,正是現今人們必須的生活態度。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一陰一陽,一剛一柔,兩者皆博大精深又互有優劣,需互補其短,相互配合, 方可開萬世之太平。

《阿凡達》絕對是本世紀其中一部最重要的電影,因為它探討著本世紀最重要的議題。

文: 曾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