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台灣紀錄導演謝慶鈴專訪(Part I)

前言

和香港電影新浪潮、中國第五代電影一樣,台灣新電影是八十年代華語電影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發韌期。然而三十年過去,新一 代觀眾對於這段曾經輝煌的華語片歷史,記憶日趨模糊。旅居法國多年的台灣紀錄片製作人謝慶鈴去年獲台北市政府的資助,拍 攝《光陰的故事– 台灣新電影》,重新探索前人走過的道路,藉此審視台灣電影的過去和展望未來。謝慶鈴日前來到三藩市灣區, 出席這部紀錄片在台灣電影節的首映活動。本站有幸參與其媒體見面會,並將訪談內容輯錄如下。

  • 以下訪問以國語進行。
    ** 以下訪問內容由媒體見面會整合輯錄而成。

誰是謝慶鈴?

謝慶鈴,台灣出生的紀錄片製作人。早於1988年到法國索邦大學攻讀,畢業後留在歐洲發展,旅居海外接近三十年。

謝曾參與侯孝賢、蔡明亮電影的製作,後從事電影發行及影展策劃的工作。現為荷蘭鹿特丹國際影展的策展人。

《光陰的故事– 台灣新電影》是其首部執導的紀錄長片,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Chinlin Hsieh

《光陰的故事– 台灣新電影》

動映地帶: 這部電影的拍攝起源如何?

: 這是台灣一個公家的案子,由台北市的電影節發起,後來經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和籌劃資金的一個紀錄片,為的 就是紀念台灣新電影三十年的誕生。80年代是台灣一個很精彩的年代,不管是對政治、經濟、民主的追求、以及藝術上都有一 個很大的轉捩點,是很重要的一個時間。
電影需要比較多的資源,不像舞蹈只要幾個人來跳舞,所以在整個藝術來說,它是最後一環接上來的,剛好在80年代崛起。這 個電影的拍攝起源就是這樣,講這個時候台灣新電影的背景,以及台灣新電影的養分。從台灣人追求民主、追求自我,尋找自 我台灣人的意思,從這樣的過程演變出來的一個movement。

動映地帶: 新電影時期至今三十年時光,如果拿捏拍攝的重點?

: 有三十年這個距離不容易,所以怎麼樣利用三十年這個距離,重點在哪邊很重要,尤其是對於把重點放在三十年 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其實三十年前我並沒有在那裡,一起工作的人也沒有在那裡,所以很難說當時發生什麼事情。而且已經有 很多書籍,如果大家對三十年前發生什麼事情有興趣的話,估計很多當事人也在,不用我們多拍。所以紀錄片的重點,是在於三 十年後,它造成的影響是什麼?它三十年後,還剩下什麼,留下了什麼東西,小小的台灣一個小小的movement,它成就了什麼東西?

動映地帶: 這部電影拍了多長時間?有沒有哪些素材特別讓你觸動?

: 我們2013年4月開始在阿根庭拍,剛好有機會在那邊拍,一直到2014年的9月初,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所以這個工作時 間,大概就是這個長度,中間有斷,就是不是每天都在做這個事情。拍攝時間沒有這麼久,但是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方拍,所以比 較分散一點。
談驚喜的話,我覺得有不少。雖然說還沒有做訪問之前,我心裡當然有譜,例如說為什麼訪問這個人,去問他什麼問題,或者之前有個 談話,我先知道他會想說什麼,然後我再去想象怎麼拍,這些都有很多準備。
但是我自己也有感動,就是在拍的時候,我最感動的應該是是枝裕和一段。我覺得那一段對整個電影的思考方式有一個很好的對應,因 為他本身跟台灣的關係,還有他的電影跟台灣電影的關係,這個層次非常多,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說,他現在當導演拍電影在美學上 受到這個電影的影響,而是更深的,有更多背景的,包括台灣和日本的關係。

訪問的Part II 謝慶鈴導演繼續談及對台灣新導演的印象,以及台灣電影的過去與未來,請按這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