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s in Flames

起勢搖滾
Lives in Flames
評分: 5/10
年份: 2012
片種: 劇情
導演: 李志倫
演員: 布志綸﹑ 林欣彤﹑ 林德信﹑ 詩雅﹑ 冼色麗﹑ 譚健文﹑ 黎澤恩

如果《 起勢搖滾 》是取材自Mr. 樂隊的真人成名故事﹐ 你會覺得奇怪﹐ 因為他們的 經歷實在很普通﹐ 沒有特別可取之處﹐ 難以理解為什麼有被改編為電影的價值﹔ 相對來說﹐ 如果只是借題發揮的虛構創作﹐ 你會覺得更奇怪﹐ 為什麼這麼爛﹑ 充 塞著陳套老土橋段的平庸劇本﹐ 居然能夠獲得投資開拍?

正如上述﹐ 影片故事是否完全取自Mr. 樂隊的成名奮鬥史? 還是說只不過是虛構劇本 ? 作為 一般觀眾是不可深究﹐ 倒是片中人物大多以真實名字登場﹐ 看來編導有意模糊虛構與 現實﹐ 讓觀眾以為這是真實的人物(樂隊) 傳記故事。 劇情講述布志綸工作不如意﹐ 在家常常受到父親(陳惠敏) 和姐姐(王馨平) 的奚落﹐ 自尊心受到打擊。 他重遇舊友譚健文﹐ 被邀請加盟地下樂隊。 起初布志綸不受其他隊員歡迎﹐ 後經過一番磨合﹐ 眾人漸漸打成一片 。 樂隊經歷風風 雨雨﹐ 最後獲譚詠麟賞識簽約﹐ 正式出道﹐ 而布志綸也獲家人體諒﹐ 終於走出人生的新天地。

作為一部典型的年青人勵志片﹐ 影片最致命的毛病﹐ 在於由始至終都無法說服觀眾﹐ 究竟這支樂隊的遭遇有什麼特別? (即使撇除其是否真實故事而論) 為什麼值得被拍成電影? 不論是主音布志綸因為從事 藝術而不獲家人體諒的老生常談﹐ 或者是樂隊建立初期遭逢的種種不平等事情﹐ 都是 情理兼意料之內﹐ 戲味不多。 而最為可惜的是﹐ 作為影片主要題材的搖滾文化﹐ 也未 有被深入觸及﹐ 而是僅作為串連人物故事的幌子﹐ 十分浪費。

故事大綱平淡的電影﹐ 對編導的要求會相應提高。 如何透過細節為故事賦予意義﹐ 對 導演的能力是很大的考驗。 依此來看﹐ 初次執導的新晉導演李志倫﹐ 並未能交出一張 理想的初試成績表。 拍攝音樂錄像出身的李志倫﹐ 顯然是強於影像而拙於敘事的典型 例子。 無疑影片攝影用心﹐ 可是劇情卻毫無靈感﹐ 編導只是循規蹈矩地完成最基本的 敘事責任﹐ 而從沒有(也未有能力) 去利用自己的想法去闡釋這個故事﹐ 所以整部電影的 情節就於流水帳般交代﹐ 人物也如 紙板過場道具﹐ 沒能建立血肉感﹐ 最終成品僅像一 部製作精良的電視電影﹐ 欠缺電影應有的質感。 (舉例比較﹐ 同是以團隊奮鬥取材﹐ 雲 翔的 《 無野之城 》 便生動得多﹐ 撇除其富有爭議性的同志元素﹐ 影片處處散發導演對 時光飛逝的感嘆﹐ 以及對人生的疑惑﹐ 可見導演是如何把個人思想有機地注入電影之內。 )

影片情節欠缺驚喜﹐ 可幸拍攝尚算用心。 場景佈光和淡色調的運用仿傚日本唯美電影 風格﹐ 是否好看見仁見智﹐ 但過多的燈光設計﹐ 感覺有點造作。 演員方面﹐ 主要的音 樂人角色都由真人實名演出﹐ 大大增加影片實感﹐ 可是這些人物都沒有獲得合適的演 出機會﹐ 例如樂隊結他手黎澤恩從電玩高手變成真正結他手的旁支﹐ 其實頗為有趣﹐ 但這些富有靈感的妙筆往往曇花一現﹐ 沒能開展。 全片比較讓人留下印象的是兩個女 配角詩雅和 冼色麗﹐ 最差的則是扮演布志綸母親的黎燕珊 ﹐ 「 歡樂今宵」式的造型 和演繹方式和全片強調的實況感格格不入。

《 起勢搖滾 》 頗像日本樂隊片 《 Nana 》 的東施效顰作﹐ 也有點讓人想起當年電視台 為Beyond 樂隊拍攝的音樂特輯成長故事。 這樣的電影﹐ 看來最能夠吸引三種人﹐ 首先 當然就是發掘Mr. 樂隊的譚詠麟﹑ 其次就是Mr. 樂隊和林欣彤的粉絲﹐ 可惜包括我在內 的大部分港片觀眾﹐ 看來都不屬於這三類人。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