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tic City

蕩寇
Plastic City
評分: 6/10
年份: 2009
片種: 江湖
導演: 余力為
演員: 黃秋生﹑ 小田切讓﹑ 黃奕﹑ Taina Muller

注: 內文包含 劇情及結局﹐ 敬請 留意。

在2008 年的威尼斯影展首映後風評不佳﹐《 蕩寇》延至2009 年中才在香港 公映﹐ 可惜同樣未獲理想票房﹐ 口碑也僅是一般。 該片無疑風格較為混雜 和另類﹐ 但整體脈絡尚算完整﹐ 而且劇情大綱讓人想起同年較早時間上映 的《 新宿事件》﹐都是講述華人流落異鄉輾轉發展幫派事業的經歷。

《 蕩寇》的故事發生在南美洲的巴西﹐ 亡命之徒野狼(黃秋生) 在逃亡的過程 中﹐ 收容了日本孤兒麒麟(小田切讓) 。 兩人相依為命﹐ 後再巴西聖保羅建立 起販賣冒牌貨的生意﹐並和軍政界勾結﹐ 漸漸成為當地黑白兩道都有所顧 忌的幫派。 不過花無百日紅﹐ 野狼的生意愈做愈大﹐ 卻因為得罪了其他崛 起的匪幫而被對付。 他被捕下獄﹐ 麒麟捨命疏通營救﹐卻被其他乘人之危的 地痞威脅。 野狼對於江湖事漸漸感到意興瀾 珊...

以影片和《 新宿事件》比較﹐ 並非穿鑿附會。 兩片的故事背景和劇情發展﹐ 確有幾分相似。 在《 蕩寇》中﹐ 主角野狼父子人在巴西異鄉﹐ 憑著個人的力 量成為勢力龐大﹐ 威震黑白兩道的幫派﹐ 而在《 新宿事件》﹐ 成龍的角色同 是流落日本異鄉的華人﹐ 也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 單憑個人的膽識和實力﹐ 在地下秩序闖出一片天﹐ 不但成為幫派頭領﹐ 連警方要人也惺惺相惜﹔ 兩片 主角的最終命運﹐ 也大同小異﹐ 都是以落寞的客死異鄉作結。

不過在細節和主題取向﹐ 兩片其實分別不少。 相對於爾冬陞著力鋪陳的史 詩式格局﹐ 把主角一行人由落腳到崛起﹐ 再到後來漸漸分裂和敗亡的經過娓 娓道來﹐牽扯甚廣﹐ 包括族裔鬥爭﹑ 家庭和人性等﹐ 余力為的故事則來得比 較簡單直接﹐ 撇除野狼父子兩人如何建立地下王國的奮鬥過程﹐ 甫開場便從 高峰開始﹐ 漸漸描寫這個黑勢力的瓦解和衰落﹐ 當中著墨最多的﹐ 是野狼和 麒麟毫無血緣但比起真正父子更緊密的情感﹐ 以及透過兩人的迴異處世方式﹐ 反映時代的變遷。

觀乎故事 大綱﹐ 無疑余力為 的野心也不少。 劇 情牽涉層面甚廣﹐ 除了主線 的黑幫仇 殺外﹐ 還包括社會 貧窮﹑ 廉價黑工﹑ 街童﹑ 政治鬥爭﹑ 黑市生意﹑ 妓女社風等不同社會現實元素﹐ 但未知是否編導本身的外人身分﹐對於當地 情況不是太熟悉﹐ 或是個人風格取向﹐ 對於這些題目都只是晴蜓點水的帶過﹐ 他真正花費最多心神的﹐ 反而是在表達形式上的實驗。 如有留意余力為過去 作品的話﹐ 都會發現以攝影師身分揚名的他﹐ 對於美學要求有特別的執著。 今次也不例外﹐ 除了風格化的影像經營外﹐ 部分場面的設計也很誇張﹐ 例如 斷橋樑上的決鬥﹐ 便非常的超現實﹐ 以動漫的方式表達﹐ 讓人想起荷李活片《 戰 狼300 》。

正可能編導對風格化的追求﹐ 往往要在敘事上做出妥協﹐ 導致影片劇情發展 斷裂﹐ 難以獲主流觀眾接受﹐ 即使他在片尾開宗名義的加插了佛偈字幕意圖 解畫﹐ 但始終幫助不大。 不過純粹表面地看﹐ 影片描寫的父子情﹐ 總算做到 不落俗套﹐ 黃秋生和小田切讓扮演的父子﹐頗能表現出相依為命的關係 ﹐相 對來說﹐ 兩女主角﹐ 包括黃奕和Taina Muller ﹐ 便不免淪為花瓶﹐ 戲分少之餘更 屬有頭無尾﹐ 完全可有可無﹐ 論效果更未及小田切讓和一班童黨的情誼讓人 留下印象。

聽聞當初《 蕩寇》長達兩小時﹐ 後經大幅刪剪至90 多分鐘(即後來的公映版﹐ 也是本文的評論對象) 。 或許影片並不完善﹐ 以超現實的方式去反映高度寫 實的人事世情﹐ 頗有格格不入之感﹐ 而且敘事上也有點偏離主流﹐ 但這不是 難看的作品﹐ 至少沒有如先前聽過或讀過的評價一樣不堪。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