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Man

葉問Ip Man
評分: 8/10
年份: 2008
片種: 動作
導演: 葉偉信
演員: 甄子丹、 任達華、 池內博之

《葉問》(Ip Man):被激怒了的俠膽英雄

熱血沸騰的時代已經逝去;屈辱與光榮的感知也在逐漸地麻木。
也許,我只是一個缺乏歸屬感的可憐孩子。
所以,所有的一切都將被剖離;當她在痛哭淋漓的時候,我只是 睜著我佈滿血絲又通紅的雙眼,無助地左顧右盼。我想,我確實 只是一個缺乏歸屬感的無奈孩子。
--火神紀。題記。

看這部電影,是沒有辦法不與2006年于仁泰導演、袁和平擔綱武術指導、李連傑主演的《霍元甲》(Fearless) 一片作比較的。以至於我的一位酷愛動作片的朋友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大呼自己上當受騙,買了一張戲票進 院線,然後看了一部和《霍元甲》完全一樣的電影。

作為一個非專業影迷,有這樣的錯覺是難免的;至少,當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多少也有些懷疑--這部電影是 否是對於當前大熱的古裝動作片的跟風之作呢。同樣是醉心於武術的歷史人物,大約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同樣 為了民族大節而拳打日本武官,同樣在戰勝對手之後悲壯地倒下;僅有的不同是,霍元甲以其生命的結束徹底 地悲情了電影,而葉問則得以負傷逃出生天。

細究這兩部背景相似,劇情相近的電影,我倒覺得這兩部電影各有長處。相對而言我也許更喜歡《霍元甲》一 些,雖說電影的風格迥異,可是單從動作設計一項而言,袁八爺的風格也許更深得我喜愛;我不是說洪金寶的 設計不夠好,只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罷了。

而且從整體而言,《霍元甲》一片更大氣一些,更注重全域的整體調度。尤其是李連傑在電影裡點晴式以茶道 詮釋武道的廣義哲理,讓這部電影留給我一個意味深長的回憶。而這部《葉問》,似乎更重細節。

同樣是生在一個倍受欺壓的民族屈辱史裡卻身懷絕技的武師,同樣坐擁家財萬貫,同樣癡迷于武術的修行,同 樣是未成長為英雄的准英雄--霍元甲利功好利,而葉問卻安居樂業;這也許是這兩個人物在性格上最根本的區 別。一個永遠在不停地爭著"津門第一"的虛名,一個則深居簡出內斂自省而被同行尊奉為"佛山第一"。

《葉問》也許不比《霍元甲》大氣,卻比《霍元甲》細膩精緻得多,人物的刻畫也顯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豐滿。 電影開始的時候,霍元甲也許還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衝動武師,而葉問已經儼然是一位已經功成名就的內斂大 師了;這樣的初始設計給了《霍元甲》一個極富張力的成長歷程;《葉問》雖沒有這樣的優勢,卻讓它有更多 的篇幅去挖掘人物的日常生活細節而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我寫過《霍元甲》的影評,我說過--《霍元甲》是一個半生英雄;前半生只是一個莽撞武夫,後半生成長為 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那麼,《葉問》呢--則是一個被激怒了的俠膽英雄。

葉問本身是一個低調而內斂的人物,所以輕易不與人動手,就算別人找上門來決鬥,為了給對方留下顏面他 也總是閉門切磋而不公開決鬥。可是當金山找把代表中國南拳武術的佛山武館一條街的所有武館都給踢翻了 之後又找上門來,他第一次被激發了。受命於危難之際,最終力挽狂瀾打敗了金山找,替南拳武術挽回了最 後一點顏面。雖說,同樣還是閉門決鬥。

當他看到自己的同胞慘死在日本人的槍下,他被徹底地激怒了。一個人對決十個日本武師,這是整部電影最 出彩的一組鏡頭,在我看來比後面最終的決鬥還要更精彩一些。也許,我更迷戀于華麗的視覺鏡頭而不再那 麼狂熱於單打獨鬥式的孤獨英雄。兼顧全域,給每一個人設計好走位、動作,必須讓畫面顯得唯美而不暴力, 這樣的一場動作設計要比兩個人的單打獨鬥的耍酷式設計更耗費心力得多。

整部電影看下來,總體感覺並不如何強烈。就我個人觀感而言,我也許更喜歡當年的《霍元甲》;終究,袁 家班對於群P的場面調度能力始終還是高於洪家班。並且,就視覺效果而言,這部電影並沒能帶給我耳目一 新的感覺;相反,太多的東西似乎都是在重複。甄子丹也許真的是第一次在電影作品裡打詠春,所謂的重複 並不是指功夫套路,而是指劇情、題材和格調;我為什麼花了那麼多的篇幅來說《霍元甲》,那是因為這部 電影實在有很多地方讓我想起了那部電影。

半生英雄,或者是一個被激怒了的俠膽英雄;這兩者有多大的區別。拳打日本武士,腳踢日本武官,不論是 公開決鬥或者是閉門切磋,他們所揮灑自如的並不僅僅只限于霍元甲的迷蹤拳或者是葉問的詠春拳,更代表 了中華民族在屈辱裡打出的悲憤、怒火與反抗之拳。在這個意義上來看這兩部電影,它們所表達出來的現實 意義是如出一轍的。

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個人的愛恨榮辱被縮減到了最少;當把一部電影的鏡頭投放到那個時代裡去的時 候,毫無疑問的是,它所要表達的不會只是某個人的愛恨情仇而是中華民族的整個民族氣節。只是,當第一 部這樣的電影新鮮出爐的時候,它會誘發太多的民族性的共鳴而讓人讚歎;等過上一段時間之後,再拍一部 類似的電影,當人們已經對之前的那部電影的感知逐漸淡卻的時候,同樣還會誘發出同樣的共鳴,那樣也許同 樣可以被尊奉為經典。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永遠是最勇敢的那個人,後面跟著一起吃的人們,只能是凡夫俗子了。

當一部電影變成一個電影類型,並且在一個時間段裡成為流行指標而被不停地重複;那麼,後面的電影是否 已經不那麼輕易地叫人感動了呢。不管它是否拍得比第一部電影更精緻;正如那些跟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後面 的人們想出了多少種螃蟹的烹製方法,他們的名聲永遠也沒辦法比第一人更響亮。

我不是說,《葉問》比不上《霍元甲》;更客觀地說,它們顯然各有春秋。某種層面上說,《葉問》也許還要 比《霍元甲》更細緻一些。人物不同、故事不同、切入點不同、導演講述故事的方式不同、演員的演繹方法也 不同……可是不管這兩部電影有多少個異同的地方,把這些異同點都剖離了之後,再去看它們所表達出來的那 種最根本的情感基調,我其實找不到太多的差異。

從人物上來說,我也許喜歡甄子丹版本的葉問甚于李連傑版本的霍元甲;因為從人物的性格而言,葉問顯得 比霍元甲更可信,他的人格發展顯得更健全,劇情的推進也就顯得更加合理。可是回到電影的層面上去,我 更喜歡的卻是《霍元甲》而不是《葉問》。

自葉偉信在1998年的《生化壽屍》之後,我其實挺喜歡他的電影。1999年的一部《爆裂刑警》(Bullets Over Summer)更是將我對他的那種個人風格的頂禮膜拜上升到了頂點。2005年的《殺破狼》(S.P.L.)和2007年的 《導火線》(Flash Point)更可稱為近年來低迷的香港動作電影的驚豔之作。沒有人會懷疑他在電影,尤其是 在動作片方面的成就,可是這部《葉問》,卻無法讓我震撼;至少遠不如《殺破狼》曾帶給我的衝擊。

值得一說的是,我是和6斤大人一起看的這部電影,而整個觀影的過程裡,從電影的開始過渡到中間部分幾乎 總有笑點,可是笑點之後,從中間部分一直到電影結束,6斤大人幾乎是沒有停止過落淚。我在想,為什麼這 部電影會有這樣的衝擊力呢。想來,對於那些極少看電影的人們而言,這部《葉問》也許已經非常震撼了。又 或者,我的感知器官,曾經被稱道過的所謂敏感,已經徹底地消失了。

當看電影變成一種職業,也許,已經很少去純粹地為一部電影的某一組鏡頭而感動了。當一整部電影在我眼 裡是以一組又一組鏡頭呈現而不只是一個整體的時候,電影開始變得乏味。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作為一個職 業影評人最大的悲哀。這篇文章開始部分裡的那個題記,寫的也許就是這種無奈而麻木的觀影過程後,那 種無可奈何的掙扎。我開始懷念起,很久以前,當我還只是一個少年,我也曾經為了一部電影而痛哭流涕 時的那種純粹和無知。

猛人- 甄子丹

文: 火神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