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Master Q and Little Ocean Tiger

老夫子之小水虎傳奇
Old Master Q and Little Ocean Tiger
評分: 3/10
年份: 2011
片種: 動畫
導演: 福富博﹑ 王澤
配音: 周麗淇﹑ 周國賢﹑ 野仔

對於老一輩的《 老夫子》迷來說﹐ 已經完全變成兒童動漫的《老夫子之小水虎傳奇》﹐ 不會 是他們的一杯茶﹔ 對於現今早被西方3D 立體動畫荼毒的新一代觀眾來說﹐ 一部畫工一般的 平面動畫的吸引力﹐ 也肯定不外如是。 那《老夫子之小水虎傳奇》能夠掙到什麼樣的觀眾? 的確讓人感到好奇。

自從小王澤 (原作者王澤同名兒子) 接手老父的經典漫畫作品後﹐ 近年一直銳意把之國際化﹑ 大眾化。 不是說《 老夫子》以往不夠大眾﹐ 只是在老王澤的小規模經營下﹐ 《 老夫子》從來 都像讀者的老朋友和好鄰居一般﹐ 予人親切的街坊鄰里感覺。 可是在小王的領導下﹐ 整個系 列明顯的要走國際品牌路線﹐ 大量推出各類周邊產品賺錢不用說﹐ 系列的方向也由原來只聚 焦在本土趣味上﹐ 一躍擴張至全國範圍﹐ 而且讀者年齡層的定位也大幅下調﹐ 透過電視動畫 和各類玩具等﹐ 致力開拓小朋友的市場。

作為香港最知名的漫畫品牌之一﹐ 小王的全方位經營方針﹐ 或許的確能讓《 老夫子》衝出香 港﹐ 大大增加作品在其他地區的知名度和吸納更廣泛的觀眾層﹐ 連帶提高商業效益 ﹔ 但畢竟「 針 無兩頭利」﹐ 這樣做的結果﹐ 就好像是立意的要和辛苦累積多年的老擁躉分道揚鑣﹐斬斷多年來 大家對老夫子的情誼 。

小王近年監製的多部《 老夫子》電視或電影動畫﹐ 明顯的都是在走兒童觀眾路線﹐以往系列的本 土風味一點一滴的減少﹐ 到了今年的《老夫子之小水虎傳奇》已是蕩然無存 ﹐ 除了三個主角人 物的造型外﹐ 幾乎已全然的和原來的《 老夫子》扯不上任何關係。

要把品牌外銷﹐ 是否真的不能並存本土風味? 從《 麥兜》系列的成績來看﹐ 似乎未必。《 麥兜》系 列的成功之處﹐ 在於他們欲擴張品牌效應的同時﹐ 也沒忘記自己的根源﹐ 以及成功的原因。 可惜 小王看來卻迷失在無止境的業務擴充藍圖之中。 他忘記了《 老夫子》的成功﹐ 除了老王澤的敘事 創意和生動畫功外﹐濃烈的香港風味和人物特色也是主因。 現在看來﹐ 除了保留原來的造型外﹐ 片中老夫子﹑ 大蕃薯和秦先生的形象﹐ 只是 一片模糊﹐ 即使換上另一組角色﹐ 故事也大可一模一 樣的發展﹐那這樣還算是《 老夫子》嗎 ?

從配音陣容可見﹐ 香港市場對於電影公司來說並不看重。 比較國粵語版的陣容﹐ 前者包括蕭亞軒﹑ 張涵予﹑ 李晨﹑ 蔡康永﹑ 霍思燕﹑ 鞏新亮﹑ 沙溢等在內地灼手可熱的演藝人﹐ 相反粵語版只找來 半紅不黑的周國賢﹑ 周麗淇和野仔等﹐待遇可謂差天共地。 我看的是粵語版﹐ 老夫子三人由專業配 音員演出表現尚可﹐ 由周麗淇配音的陳小姐則是一個大災難﹐ 平板而無神無氣的聲音﹐半睡半醒似 的﹐ 亟具催眠作用。

影片由中國和日本的電影公司合作﹐ 並找來多名日本動畫界的資深製作人參與﹐ 導演福富博便曾 製作《 多啦A夢》﹑《 名偵探柯南》等﹐ 所以畫風和配角人物的設計﹐ 均偏向東洋味。 看到坊間一些 批評說動畫水平欠佳﹐ 當然成本是一個因素﹐ 但其實日本動畫的風格﹐ 素來都是如此。 例如賣座的《 名 偵探柯南》電影版﹐ 畫功也不見得特別出色。 現在的新派日本動畫在技術上做得比較細膩﹐ 但一般大 型片廠的製作﹐ 主要還是依從傳統﹐動態流暢度不及西方迪士尼式製作﹐ 在於菲林格數的分別。《老 夫子之小水虎傳奇》主要由大廠東寶製作﹐ 技術上偏向傳統不會讓人感到奇怪。

作為一部兒童動畫﹐ 《老夫子之小水虎傳奇》主題正面但創意不強﹐ 而且說教意識太濃﹐ 很難讓人產生 興趣﹔ 而純粹從《 老夫子》系列的角度來看﹐ 完全看不到原著特色﹐ 日本製作人看來也不了解《 老夫子》 這個品牌對本地觀眾的意義。 究竟這樣的作品﹐ 還能吸引什麼觀眾入場﹐ 思前想後一番﹐ 還是沒能找 到答案。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