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
Cape No. 7
評分: N/A
年份: 2008
片種: 劇情
導演: 魏德聖
演員: 范逸臣、 田中千繪
今年最具話題性的電影,外國片理所當然是《蝙蝠俠黑夜之神》,而華語電影竟不是大家所想的《赤壁》,而是 一位沒唸過大學、沒上過電影相關課程的新導演,以一部沒有大卡士、沒有驚人的動作特效、且純台灣的 製作團隊所拍出來的電影《海角七號》。影片靠著流暢通俗的劇情與美妙動聽的音樂,不但在全台灣連演 了兩個月,票房更已達4億多元,這一切絕不是奇蹟可以形容…
難得的音樂悲喜劇
在一個颱風天,我趁著這時去看場電影,買了票,發覺大家都攜家帶眷不約而同地觀賞一部台灣電影。這是 我僅有的印象以來,自李安《色戒》之後,沒有發生過的景象,當我坐定在戲院的椅子上,隨著銀幕的光影 流轉,我彷彿看到原因…。
以電影類型來說,《海角七號》是部音樂愛情電影,但編導的企圖心很大,大到將一堆元素塞進電影裏;一 段是六十年前的日本戰敗撤軍的台日歷史軌跡,另一段是現代,日本過氣模特兒友子(田中千繪飾)替外 國模特兒擔任領隊,來到了恆春,遇到了由台北回到家鄉的樂團主唱﹙范逸臣飾﹚以及在當地所預見的各式 人物:誇張逗趣的機車行黑手水蛙(夾子樂隊小應飾)、妻子離家的原住民警察勞馬(民雄飾)、積極打 拚的小米酒業務馬拉桑(馬念先飾)、國寶月琴師茂伯(林宗仁飾),以及滿腹心事的飯店清潔小姐明珠 (林曉培飾)等。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以上的名單有個共通點,那就是都有音樂人的背景。沒錯,本片原就 是一部音樂電影,導演刻意的去選擇真正的音樂人來詮釋劇中的音樂感,這都不是想裝就可以演出來的氣質, 沒有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尷尬,有的只是如呼吸般自然的樂音鋪成與刻骨銘心的愛戀情愫。
本片會如此迷人就是有珠璣不斷、趣味橫生的對白;用在地的語言,講大家都熟悉的話,不用像看外國電影 一樣,看著字幕,聽著莫名不知笑點的外國俚語或暗喻。而且每個人物都各有特色,編導魏德聖以縝密的 人物架構,細心編織出一段段有趣感人,又相互串連的劇情脈絡,兩段時空的轉接看似無關,卻又這麼緊 密切合在一起,過去唸情書的獨白的聲軌,接在現代的人事物,彼此無關卻也相互影響著對方,有著 《時時刻刻》﹙The Hours,2003﹚那種跨越時空,饒富意涵的文本指涉,卻更為平易近人。
不敗的電影公式
看的出來導演魏德聖是個愛看電影的人,因為電影中出現太多經典的電影公式,一群懷抱理想,卻毫不相 關的幾個主要腳色,讓人聯想到英國電影《一路到底:脫線舞男》﹙The Full Monty,1998﹚的眾志成城的雜 牌軍;小鎮居民的人情世故與團結一心的練習,也讓人不得不想到日本電影《扶桑花女孩》那種在爭執對 立中重獲新生的地方風情。《海角七號》還令人聯想到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情書》,同名同姓的角色, 若有似無的關連,不同時空的跳轉,一封封情書的思念。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有如歡喜冤家的男女主角,則像是傳統愛情電影的公式。互看不順眼男女主角,卻在某個契機點﹙例如:酒 後亂性﹚才開始發現對方的好或對彼此改觀,像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表錯七日情》或是好萊塢片《愛你 無法度》﹙Laws of Attraction,2004﹚都是此類的模式樣本。值得稱許的是編導在吸收這些養份的同時,還 能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沒有拼湊感這才是高招。
點到為止的風格
除了眾多人物的支線圖外,導演企圖在各式議題上多所著墨,例如:「在地文化的保存」、「歷史共業」、 「行銷整合」、「民族融合」…等,但說是著墨也不是太對,因為導演在處裡此類問題時,都幾乎是以點 到為止的手法帶過。所以當鎮代表(馬如龍飾)不滿的說「山也BOT,海也BOT,到處都BOT…」時,我 們都可以知道它說的是在地人受到大企業的威脅與無奈心情,那是台灣的政經現象,導演透過代表的口道 來,但沒有再繼續牽扯下去。
以及另一例是,當所有人在一起參加鎮上喜宴時,水蛙(夾子樂隊小應飾)暗戀老闆娘卻難以表白,這在 一般的手法很容易流於過火的肥皂劇,但編導聰明地寫了一段戲,就是酒酣耳熱的老闆上去舞台獻唱,水 蛙差一點可以跟老闆娘告白,舞台上老闆唱的竟是本尊夾子樂隊小應的成名曲【轉吧!七彩霓虹燈】;這種 玩弄現實與戲劇的手法,在這段差一些陷入陳腐迂爛的老梗中,有了一點幽默的喜趣感。
導演呈現的就是,他只想拍好看的愛情悲喜劇,這些也只不過是增添肌裡的素材,不需要也不用亂延伸。 這些面向只是讓作品看來不會顯的過於單薄,破壞了導演原本的重心,這才是創作人該如此的自我體認, 因為什麼都想講一定會雜亂,去蕪存菁地講好一個故事才是重點。所以不管是台日之間的深仇大恨,或是 有意無意的置入性行銷,還是漢人原住民的融合問題,以及婚姻外遇問題,都在編導嫺熟的敘述技巧上, 舉重若輕的演繹出來,卻不致令人感到沉重。
成功的選角
成功的選角是電影成功的第一因素,眾多演員各具特色,男女主角也有適切的演出。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 兩位男配角,一個是飾演茂伯的林宗仁,他得力於角色塑造與爆笑口白,在自然的風格演出下,理所當然 搶鏡。但更精采的是飾演面惡心善,推動地方繁榮,並慈愛無私地照顧繼子﹙范逸臣﹚的鎮代表,資深 演員馬如龍。他將角色那種驕恣囂豪的氣焰,透過純熟的演技彰顯出來,看過的人無不驚呼:「好像台 灣地方的政治人物歐!」,而且他還收斂過去演電視的浮誇平板,詮釋內心戲時相當細膩,我看好他是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候選者。
流洩出的動人戲味
以愛情為題材的故事極多,但能真的感人的卻很少,戲院中有多少人都被影片最後的那段謎底揭曉而感動 落淚,因為日本戰敗,日本老師搭欲船返回國,原本相約愛人同行,但卻因為種種因素,只得躲在船上 望眼相送,讓愛人枯等在碼頭邊,雖然他把思念寫成了七封情書,並在過世後,由女兒把情書寄原先記憶 的地址,但一切都已人事全非。這類曲折悲情的故事,我想觀眾不知看過多少,但奇怪的是每每都能一舉 中的,這無非是一般人對那種單純的思念,與恆久不變的堅真愛情,都能有所期待與共鳴吧!
結語
本片以略帶煽情的技法,揉合細膩寫實的筆觸,充分利用墾丁恆春的在地風情,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影像世界, 編導在如此龐雜的人物架構與時空交錯下,將電影情節娓娓道來,我想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戲劇佈局;人物與 人物間,段落與段落間,互相對應牽連。沒有一般喜劇只有段落式的短劇化,整體架構就不成樣的缺點。 導演運用『雨後的彩虹牽連著兩段時空的情緒』,也是他能挑脫一般愛情電影巢臼的實力証明,也再再展 現著魏德聖優異的敘事功力。說是台片復興的關鍵人物或許太沉重,但他作為值得期待的影壇新生力卻是 無庸置疑的。
文: 朱哲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