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
Wu Xia
評分: 8/10
年份: 2011
片種: 武俠
導演: 陳可辛
演員: 甄子丹、 金城武、 湯唯、 王羽﹑ 惠英紅﹑ 姜武
擅長敘事的陳可辛在多次專訪中表示,一直嚮往成為一個鏡頭更具風格化的導演,而他的企圖也奠定了《武俠》「風格先行劇 情次要」的路線,和以往偏好討論「人性」的方向截然不同。這個破格的決定自然衝擊到了電影本質,最好的證明就是,向來 公認四平八穩的「陳可辛製作」,首次引起兩極化的觀影反應。
由「劇情次要」沿伸出的問題,最顯著的不在於唐龍轉變成劉金喜的留白,也不是「法及人情價值孰重」的輕描淡寫,因為在風 格優先的前提下,唐龍在高光感肅殺鏡頭中的動搖,還有徐百九至終一連串無原由的支持行動(陳可辛理解的俠),都已足夠在 最低限度內推動劇情,再讓人轉而專注於強烈的風格氣氛。「輕劇情重風格」使人不由得聯想到《新少林寺》,兩者也都涉及 「改邪歸正」的戲碼,但和《新》的一夜頓悟相比,唐龍的十年沈澱至少高明得多。
《武俠》在架構上最大的問題同時也是最獨特的元素,正是宣傳強打的「微觀武俠」概念,以及為之服務的「徐百九神經推理」。 將古裝武俠結合現代科學的新意,不論是真科學或偽科學,都足以在武俠影史上留下重筆;而在金城武徹底成為北野武的古怪演 繹中,推理情節也提供電影前半段相當輕快恢諧的精彩。不過,和「推理」理應密不可分的「懸疑」,《武俠》卻可說是付之闕 如。譬如,電影預告早已明示劉金喜就是唐龍,既不是失蹤人口也不是屠夫的兒子;而原本喜劇情節已有效修飾毫無懸念的推理 過程,卻又要在叢林上演煞有其事的「恐嚇」戲碼──從頭至尾是個大好人的劉金喜不是亦正亦邪的龐青雲,徐百九能全身撤退 是意料中事,此時鏡頭和音效的詭譎得不到劇情支持,就難免讓人感到故弄玄虛的沉悶。
其次,在極具新意的「科學武俠」後,陳可辛任性、遊戲性地將電影主軸猛然拉到對邵式年代的武俠致敬:領取牌票、和昔日妻子 借錢、「七十二地煞」橫空出世,劇本不僅驟失先前的創意,由新轉舊的編排也讓中段敘事成為一連串叫人失望的鎖碎漫長,還 有後段情節的傳統陳舊。其實,單就致敬而言並不會造成任何問題,從《投名狀》、《十月圍城》到《武俠》,陳可辛向來喜歡 致敬,現在的觀眾也懷念香港黃金年代的武俠功夫電影。但問題在於前段實在不像任何一部傳統武俠片,所以這種反差編排等於 仰賴個人對打戲及六十年代武俠片的情感程度高低,接受與否,一翻兩瞪眼。
不過陳可辛終歸是陳可辛,即使劇本存在著明顯的不足與切割,前段類型上的創新、向來細膩的情感捕捉,還有首次風格化的氣氛 營造仍然達到相當程度的平衡(所以《武俠》仍會有眾多的愛好者)。而在陳述完「科學武俠」的概念後,後段「致敬」以及「新 舊融合」的難題,便交棒到了動作導演甄子丹身上。
「動作導演」代表需要同時掌控動作戲的鏡頭運用,而甄子丹對電影的貢獻,就在於他能依文戲提供同等風格的武戲;既不違背高 爆發力的實戰性特色,也能完整地為各部電影服務。從陰冷血腥的《殺破狼》、漫畫式的《龍虎門》、熱血暴戾的《導火線》,乃 至這部《武俠》,開場櫃坊武戲融合了科學及推理,還能在不斷中止的節奏(推理)下維持著打戲應有的刺激與亢奮(陳光榮的配 樂也應記一功),片段一出,幾乎等同宣告收下次屆各類相關獎項。而利用雲南建築風光的環境跑酷,除了符合「科學輕功」概念, 也和文戲的描寫背景做了緊密結合。在起跑時對阿玉母子快速拉遠的鏡頭,則是兼具速度感和包含「離劉金喜越來越遠」訊息 的神來之筆。
最後電影找來王羽為大反派,唐龍更以獨臂力戰昔日的獨臂刀王,這是最大程度對邵式武俠片的致敬。而霸氣十足的王羽即使 僅獲得一形象平面的角色,也仍將最後一場戲呈現出飽滿的張力,甄子丹更在大營幕上首次表現出絕對的劣勢及恐懼。此外, 最後兩場武戲均使用十分傳統的南拳套路(唐龍父子皆使豹拳)藉以對硬橋硬馬的張徹武俠致敬,也能看出甄子丹在「服務電影」 的初衷下,是如何捨棄自己更擅長的現代技巧來貼近「武俠」的舊時代感。至於前段「科學武俠」的元素,則以「六十年代實打 實」的風格、短暫的鐵布杉畫面、穴道破解鐵布杉,以及「雷劈」做為貫徹;雖然天譴的結局引發了眾多爭議,但在徐百九無暇解 說的情況下,這應該也算是最大程度上的前後呼應了。
猛人- 甄子丹、金城武、王羽
文: TS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