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被兩段煽情和毫無說服力愛情戲拖累的登生國慶片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0年03月21日
Climbers, The

攀登者 Climbers, The

評分: 5/10
年份: 2019
片種: 劇情
導演: 李仁港
主演: 吳京、章子怡、井柏然、張譯、胡歌、拉旺羅布、曲尼次仁

今年十一中國國慶期,有三部所謂的國慶檔期大片上映,包括《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和《中國機長》。比較有趣的是,這三部頌揚國家民族的國產片,都有香港元素,當中《我和我的祖國》這部合集電影,其中一個短篇講的就是香港人的故事,而後兩者的導演和部分幕後班底,也是港產電影人。三片各有缺失,然而拍攝難度看來最大的《攀登者》,在票房表現上卻落後其餘兩部,未知是否跟題材有關?

《攀登者》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首次派員登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可是由於器材遺失而未有留下影像紀錄,遭到國際社會質疑。七十年代初,國家再派隊伍出征,終於成功登山並留下紀錄。影片主要就是把這一段鮮為人關心的史實改編拍攝,再加插幾段愛情戲,以軟性方式宣揚國威和民族情懷。

先別說大堆頭的《我和我的祖國》,為何同是由香港導演執導、同樣改編真實事件的國慶大片,李仁港的《攀登者》在票房和評論界的迴響,會不及劉偉強的《中國機長》呢?雖說同為真人真事,顯然地觀眾對於幾年前的航空緊急事故的記憶和興趣,是比起四十多年前的登山往事為深,尤其搭飛機就是日常,但攀登世界最高峰,卻是遙不可及之事,觀眾對此的關心有所不及,是可以理解。

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或許影片題材稍欠吸引力,但李仁港在拍攝技術上的表現,其實並不失禮。雪山一片白濛濛,向來不是易拍的場景,即使當今科技先進,拍攝者可混入綠幕等新技術,但是每當要拍實景,還是可能要面對不少挑戰。過去十多年,曾拍過不少古裝大片的李仁港,累積不少大場面的處理經驗,今次剛好大派用場,把雪山冒險的情景拍得生動緊湊,不論鏡頭擺置和剪接等都恰到好處,勝過不少內地同類製作,例如吳京等人在登山第二梯位遭遇暴風雪一場,一干人等被大風吹倒,幾乎喪命的段落,場面經營和氣氛處理俱佳,便令人留下印象。

相對來說,曾拍過《星月童話》和《阿虎》等較細膩感情戲的李仁港,近年拍戲卻好像不再重視文戲。看他過去幾部作品,由《猛龍》開始,一直數到三年多前的《盜墓筆記》,幾乎清一色地都是所謂的動作特效大片,再無早年的雅俗共賞。或許正因為在愛情文戲拍攝上變得生疏,今次他突然大拍愛情,表現實在令人不敢恭維,甚至可以說,全片最大敗筆,就是兩段愛情戲,而差劣的文戲,更直接拖垮了影片的整體成績。

片中兩段感情關係,包括吳京與章子怡,以及井柏然和曲尼次仁,不是老套煽情,就是毫無說服力。以吳章兩人來說,未知是故事本身局限,還是什麼原因,編導唯一懂得做的,就是刻意炮製大量人造悲劇,藉圖透過廉價到極的催淚方式讓人感動。然而觀眾看下去就發覺,兩人所謂的生離死別完全可以避免,好像說章子怡作為氣象部門的負責人,即便要身先士卒,但也用不著在身體欠佳的情況下,每次都要跑到風雪的最前方報訊吧?難道就不能安排下屬通傳訊息?兩人的感情戲,主要就是建基在這許許多多無法令人信服的處境設計之中,所以一直看下去,只令人覺得好笑,而沒有一丁點兒的感動。同是章子怡,為何在《一代宗師》的感傷離別,能夠如此自然流露,催人落淚,而在《攀登者》中,卻是這麼造作可笑?可見這感情戲的缺失,還在於導演的功力。

同樣地,井柏然和曲尼次仁一段,也是生硬堆砌。據說曲尼次仁的藏族角色,有原型人物,人家可是非常認真的女登山家,但不知何解,在電影中卻變成好像是因為迷戀井柏然才決定登山的奇怪角色。其實編導不用加鹽加醋,只要把她的原型素材照搬,相信已能把這個人物的魅力表現出來,實在用不著加插吃力不討好的彆扭愛情旁支。 李仁港的《攀登者》,演員包括吳京、章子怡、井柏然、張譯、胡歌等,都是所謂的大卡士,比起幾乎由張涵予單天保至尊的《中國機長》強大得多,無奈在題材和疲弱愛情戲的拖累下,整體成績反而排在後頭,實在可惜。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