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拆彈專家》 看近年中港合拍片的進境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7年09月28日
拆彈專家
Shock Wave
評分: 7/10
年份: 2017
片種: 動作
導演: 邱禮濤
主演: 劉德華、姜武、宋佳、吳卓羲、姜皓文
近年香港跟內地合拍的電影,在題材和內容上漸生變化,不但不再懼怕凸顯香港地域特色,有一些電影如《春嬌救志明》,更是有限度地直接在內地上映廣東話原聲版。今年受到關注的警匪大製作《拆彈專家》,也是一部打著合拍旗號,但是卻頗能保持香港風味的港產片。
香港回歸初年,港產合拍片大多不為觀眾接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故事欠缺地道風味。未知是國內政府或電影公司要求,還是所謂的自我審查,當年的合拍片為迎合內地市場,經常都會刻意模糊故事發生的背景。即便全片都在香港拍攝,但是劇情卻甚少明確交代所在地點。然而這種場景處理的潛規則,近年卻發生變化。不管是上述提到的《春嬌救志明》,或者是獲得香港金像獎的《樹大招風》,都沒有再如以往一樣,而是非常明確地描述香港的社會民情。《拆彈專家》也不例外,擺明車馬地以香港最重要的交通管道紅墈海底隧道為故事焦點,而且編導也懶理內地觀眾是否明白香港的地名和公共設施,劇情常常提到其他地點如東隧、西隧等,非常的香港化。
除了故事背景的編排,影片在主題上,也十分本土。不過在這方面的處理上,則顯得隱晦,或者說,畢竟這是涉及內地投資的大製作,總不能無視龐大的內地市場,所以只能透過隱喻的方式,寄托香港本土訊息在內。片中不少設定,對於內地觀眾來說,可能只是純粹的戲劇橋段,但是香港觀眾細看,便會發現玄機處處。撇除片中主要反派人物由內地演員演出這種老梗安排不說(畢竟廣東話版還是體貼地為姜武配上廣東話,把他當作本地人處理),情節上還是暗藏不少編導對香港當前社會形勢的看法。例如最後香港代表劉德華死命地拒絕承認跟內地人姜武的義兄弟關係,以及面對黃色還是紅色的生死抉擇,對應近年顏色在香港社運代表的象徵意義,便非常露骨。不過編導對於香港前景的發展看來頗為悲觀絕望,因為不管香港人如何選擇,最後不免是死路一條,甚至是作為新一代接班人的吳卓羲,也被弄得身體傷殘,元氣大傷。或許只有像姜皓文這種不顧後果的激進分子,才能在不要命的爭奪中,佔得一點甜頭。
或許有人覺得,這些有點超乎劇情以外的解讀,會否是穿鑿附會?但是只要回顧邱禮濤的導演生涯,便會知道他從來就是充滿社會時事觸覺,也是言之有物的創作人。不管是名副其實以社會問題為主題的《等候董建華發落》、《性工作者》系列、《雛妓》、《選老頂》,還是其剝削系列如《人肉叉燒包》、《伊波拉病毒》等,都是在當下社會生態中取材,而且不會甘心以娛樂觀眾作為唯一目標。《拆彈專家》或許在表面上以通俗娛樂為主,但是骨子裡還是保留不少邱導電影的社會特色,也表現出他對時局世情的觀點。
純粹以戲而論,這是邱禮濤近年成本較大的作品,也顯露出他控制大場面的能力。當然,劇情上的漏洞還是非常多,例如全香港好像只有一個拆彈專家(吳卓羲一直只是二號副手),而且這唯一的專家還要兼任臥底,真是特別忙碌;另外,這拆彈專家在處理世紀大案途中,還能抽身到另一個地方,解決一個難度看來不算特別高的(救女友)案件,在工在私看來也不太合理,畢竟在當時情況下,他大可派遣副手吳卓羲處理,而不用如超人一般,所有大小場面都親自出動;至於後來劉德華綁著炸彈當死士,如入無人之境殺敵,比起「美國隊長」更勇猛,便更是匪夷所思了。不過比較幸運的是,在邱導流暢生動,甚少喘息空間的密集劇情鋪排下,這許許多多的瑕疵,都至少在觀眾觀影時被掩飾起來,直至看完後才陸續產生疑問。
作為一部商業警匪片,《拆彈專家》劇情漏洞多,不能算是很成功的作品,不過正如上述,影片處處顯見香港本土情懷,充分地化合拍片的局限為可能,成績讓人眼前一亮。作為影片監製的劉德華在北上發展的同時,不會忘卻香港的根源,積極在兩地市場中覓得平衡,香港民間特首之名真的並非浪得虛名。
題外話,唐文龍好歹也曾當過電影及電視劇集的男主角,在內地也拍過不少劇集,怎麼在這部電影連一句像樣的對白也沒有,而且片尾字幕還只能跟數十名「僱傭兵」角色並列,連角色名字也欠奉?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