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ing in Sorrow

憂憂愁愁的走了
Leaving in Sorrow
評分: 6/10
年份: 2002
片種: Dogma
導演: 崔允信
演員: 何華超, 何韻明, 余文樂, 呂國慧, 賴登勤, 尚明輝

由大學電影系講師崔允信拍攝的《 憂憂愁愁的走了》 , 是本地首部正式 的Dogma ( 又名Dogme 95 ) 長片。 全片以DV 數碼攝錄機攝制, 所有程序都依 足由歐洲電影人Lars von Trier 等人發揚光大的Dogme 95 誓言“ vow of chastity ” , 特別之處包括手搖攝影、 實地拍攝收音、 無背景音樂、 電影格式為1.33 : 1 、 彩色自然光、 題材以現實的人和事為主等等。

故事的背景為慘受金融風爆洗禮後, 等待著回歸的香港。 編導透過三組 人物的感情故事去反映當代人如何面對當前窘境, 當中包括牧師何華超 對於宗教和妻子何韻明的信念危機、 雜誌記者余文樂和呂國慧的愛情與 留洋回國的賴登勤和父親尚明輝的父子情。 電影不斷縱橫交錯地展示著 三組人物的故事, 劇情甚為豐富, 的確觸給不少現實的問題, 人物的描 寫亦富實感, 唯整體上趣味性不高, 對白比較乏味( 例如何華超和教友 討論教會搬遷一場便嫌拖得太長) , 而且沒有結局, 相信一般看慣劇情 片的觀眾夠難接受。

說句實話, 筆者對此片的評價絕對是有一定偏見的, 因為個人來說真的 不太喜歡Dogma 電影, 總覺它的教條和藝術是兩碼子的事。 在嚴苛的規限 之下, 編導根本難以有所發揮, 而且電影人為了拘泥於那些教條, 往往 在不少藝術考慮上作出犧牲, 甚至強逼自己令作品刻意配合Dogme 95 , 從 而影響電影的整體性, 實在可惜。 無錯, Dogma 的原意正是要刪去導演對電 影的影響力, 但缺乏導演掌舵的電影就有如沒有靈魂的肉體一樣, 並不 算是一齣藝術品。 話說回來, 筆者也非完全厭惡Dogma , 也認為當中一些 規條甚富特色, 值得學習, 只不過電影人實無需被規條綁死吧了。 如果 我要拍攝同類電影, 相信只會取其優點甚或精神, 而捨去障礙藝術發揮 的部分, 雖然電影不會是切切實實的Dogma 電影, 但卻一定能反映出自己 的拍攝理念, 而不是Dogme 95 創辦人的理念。

基於這個大前題, 筆者對於戲中的拍攝手法實在難以苟同。 手執鏡頭令 人看到頭暈( 事實上, Dogme 95 規條只說Hand held camera , 並沒有指明攝影 機一定要搖得很厲害才算hand held ) , 加上全片八成鏡頭都是中近鏡, 畫面的八十巴仙都被人物的頭和身體佔有, 論畫面構圖只能以一團糟來 總括。 對白方面也太多廢話, 人物角色的行為動作刻意自然化, 但反而 覺得有點做作, 並不算特別成功。 不過有一點要提的是, 全片雖然沒有 背景音樂, 但是編導往往醒目地透過一些戲內聲音( diegetic sound ) 去配 合情節, 增強氣氛, 例如使用電視機的新聞報告聲音或唱機播放的歌曲 等, 處理十分靈活, 算是筆者對此片最欣賞的部分。 總括來說, 覺 得導演崔允信對於DV 數碼電影的優點和特性都有很明確的認識, 但是可 能由於要刻意迎合Dogma 的教條, 拍攝上總有綁手綁腳的不快感覺。

戲中三段人物故事, 以何華超和呂國慧兩個角色寫得最深入難忘, 亦以 兩人演得最投入, 不少表情動作都掌握準確, 值得一讚。 同是出身摸特 兒的余文樂和賴登勤則只以外型取勝, 猶其賴登勤一段寫得最模糊表面, 角色和情節並不引人入性。

香港的電影市場一向比較狹窄, 猶其獨立電影的生存空間不多, 很高興 電影人能作不同類型電影的嘗試, 雖然個人並不好Dogma 電影, 但也很樂 意看見像《 憂憂愁愁的走了》 這類勇於破舊立新的電影的推出。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