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楊家將
Saving General Yang
評分: 4/10
年份: 2013
片種: 動作
導演: 于仁泰
演員: 鄭伊健﹑ 鄭少秋﹑ 于波﹑ 周渝民﹑ 林峰﹑ 李晨﹑ 徐帆﹑ 吳尊
《 忠烈楊家將》為觀眾帶來最大的啟示﹐ 並非如編導于仁泰所言對傳統華人忠義品德的 頌揚﹐ 而是暴露出華語電影人拍攝大片所面對的局限﹐ 尤其在視野上的狹隘至為明顯 。 這些特點正好體現出華語史詩式戰爭大片和荷李活同類電影除成本這種難以比較的條件 以外的落差程度。
影片以家傳戶曉的楊家將傳奇為藍本改編﹐ 劇情講述北宋名將楊業(鄭少秋) 被大宗差遣為先鋒﹐ 北上戰場抵抗遼兵。 可是他卻受制於有私仇的元帥潘仁美(梁家仁) 。 楊業被遼兵擊敗後受困 孤城﹐ 潘仁美公報私仇拒絕發兵救援﹐ 楊業七名兒子救父心切﹐ 率領子弟兵北上﹐ 不惜任 何待價把身受重傷的父親接返中原...
翻拍經典傳奇﹐ 第一個應該問的問題必然是- 為什麼? 這個講述忠義仁孝的故事﹐ 有哪些角度 值得被重提? 或者說﹐ 這個故事在哪一方面能夠和當代社會產生聯繫? 這些都是值得推敲商榷的根本問題。 否則的話﹐ 如果還是老調重彈﹐ 觀眾何不找來歷史書藉閱讀﹐ 或重看以往拍過的大量相同影 視劇集便可? 既然傳達的教化訊息和以往沒有分別﹐ 為什麼要動輒花上數千萬元﹐ 來一個所謂 的「 reboot 」? 以這個大前提來看﹐ 可惜地﹐ 即便製作如可龐大﹐ 畫面如何精緻﹐ 于仁泰這個 千禧大製作版本的《 楊家將》電影﹐ 並未能就這許許多多的問題﹐ 交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答案。
時興舊片重拍﹐ 撇除很多失敗的影視劇同類例子﹐ 單以近年荷李活一些比較成功的「 reboot」 電 影來看﹐ 通常能夠獲得優良評價的作品﹐ 關鍵離不開編導的視野。 即就上述的幾個基本問題﹐ 富遠見和才華的編導﹐ 總能把原來已被視為陳腔濫調的老素材推陳出新﹐ 藉著豐富的創造力 把原料和自己對題材的見解融匯貫通﹐ 把舊酒注入新瓶﹐ 達到妙手回春之效。 然而回到《 忠烈楊家 將》卻剛剛相反﹐ 編導由始至終都無法說服觀眾﹐這個忠義仁孝的傳統老故事﹐ 如何被賦予 新的時代意義? 相對來說﹐ 全片一直演下去﹐ 表面看上去氣勢磅薄但亟為「 荷李活」化的 大場面處理﹐ 卻只教人認為﹐ 編導拍攝這部電影的最大目的﹐ 不過是要向世界影壇展示﹐ 華 語大片在製作技術的水平上已經能夠做到愈來愈貼近荷李活規模的硬件實力而已。
而影片最致命的缺點﹐ 也正在於其只滿足於技術示範的膚淺目標。 無疑曾在荷李活打滾的于仁泰﹐ 比起中國或香港其他本土導演﹐ 更懂得經營寬闊視野的場面﹐ 但在亟為稚嫩﹑ 單薄﹑ 形同電視劇的劇本配 合之下﹐ 這種視野只是寬而不深﹐ 所謂的忠義仁孝﹐ 也僅能停留於一種口號式的展示﹐ 其 宣揚的價值觀根本完全無法切合時代需要﹐ 例如七子的所謂忠勇行為﹐ 在毫無智謀的魯莽行動之 下﹐ 只能淪為一眾愚勇之流﹐ 觀眾也很難為他們的捨生取義感動。
影片另一弊病﹐ 是全片人物雖多但真正讓人留下印象的卻屈指可數。 按劇情介紹﹐ 楊家七子 本應各有特長﹐ 但在片中除了兵器不同之外﹐ 性格特徵並不明顯﹐ 尤其到了後來基本上就是 不停沖殺﹐ 都分不清誰是誰了。 相對來說﹐ 影片對於七子之父楊業和其對頭人耶律原(邵兵) 的描寫還更深入一點。
如果是《 魔戒》﹑ 《 星球大戰》系列的影迷﹐ 或者會對《 忠烈楊家將》這部中國版的史詩式 戰爭鉅製感到興趣﹐ 畢竟那些排山倒海﹑ 千軍萬馬的壯烈血戰﹐ 還是被拍得充滿通俗娛樂性﹐ 單純地作為爆谷娛樂﹐ 不會讓人失望。 可是就和吳宇森的《 赤壁》等同類華語大片一樣﹐ 影片 只習得這種史詩類型片的形而欠缺實際上的內涵﹐ 編導對於歷史的理解亦未達到融匯貫通的程 度﹐ 所以製成品只能停留在一個粗淺的技術展示品﹐ 始終無法真正打動人心。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