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夜迴廊
Night Corridor
評分: 7/10
年份: 2003
片種: 懸疑
導演: 李志超
演員: 吳彥祖, 惠英紅, 高雄, 谷峰, 蔣怡
要在香港拍攝規模較大的獨立電影一向不易, 編導李志超膽色過人, 自資( 加上藝術發展局的資助) 拍攝獨立長片《 妖夜迴廊》 , 以行動證 明香港影壇並非完全一池死水, 電影界亦不乏有心有理想的電影人, 單 是這份誠意已經值得觀眾支持。
影片改篇自李志超的同名小說, 故事大概講述在英旅居的主角藝術家袁 森( 吳彥祖) 的弟弟過身, 森決定回港奔喪, 並查明弟弟的死亡原因。 他卻不知道自己正逐步踏上一個充滿危機的死亡陷阱. . . 筆者沒有看 過李志超的原著小說, 不太清楚兩個版本之間的大少改動, 單從電影的 故事而言, 尚算完整有序, 無論人物和劇情都有深刻的著墨。 事實上, 此片的故事甚為豐富, 有同性情誼、 有懸疑、 有驚慄、 甚至包含後九七 心理迷思, 的確超出一般商業港片的水平, 縱使電影並非完全妥 善, 題材也不大眾化, 卻能看出編導的野心著實不少。 筆者剛剛看完電 影, 思潮還在起伏不定( 雖然電影的結局不算非常出人意表) , 對於某些 情節的意義還不敢妄下結語, 所以這篇評論只粗淺地一談觀後感, 更深入 的分析有待日後翻看電影「 重組案情」 後, 才能成事。
由於獲得不少幕前幕後影人傾力相助, 此片的拍攝水準勝過不少香港 獨立電影, 甚至比起一些中型成本的商業片也不覺輸蝕 。 編導李志超捨數碼 而取35mm 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這部懸疑片著重氣氛和環境的配置, 不 少場景都用色深沉, 若以數碼攝錄機拍攝, 不但事倍功半, 吃力不討 好, 而且在控制和調節上可能比拍攝菲林更麻煩, 中大的數碼《 陰陽 路》 系列便是一個例證, 那些搞鬼場面出來的效果恐怖不足, 惹人失 笑居多。 說回此片, 攝影甚富格調, 有一種充滿異色的歐陸情懷, 受落與否 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但處處顯露出拍攝者不甘從俗的決心卻是事實。 例如其中一場講述戲中人在街上捕風捉影, 一個龐大的影子在牆上閃 現, 便令筆者想起一些歐美默片。 攝影黃志明和林志堅功勞不少。
吳彥祖除了擔任男主角外, 更和關錦鵬一起身兼監制一職, 表現自然 落力。 吳彥祖是香港最有潛質的年青演員, 對電影充滿熱誠, 無奈一直未 有一部代表作出現。 今次在此片施盡混身解數, 演活角色袁森( 或者 可以解作「 原心」 -> 「 猿心」 ? ) 的復雜層次, 勝過他以往拍主流電影 的大部分角色, 應該獲得表揚 。 以惠英紅扮演吳彥祖的母親是大膽的決定。 惠英紅年紀不輕, 但是作 為吳的母親, 外型橫睇掂睇都好像年輕了些。 猶幸她也演得投入, 總算可 信。 其餘高雄、 谷峰等都是出色的演員, 演技有一定的保證, 當然沒有 令人失望。
看過電影的制作特輯, 知道整部影片的拍攝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編導李 志超花了不少時間籌集資金和組班, 經過多番轉折, 方能完成。 對於李 志超的遭遇, 筆者其實頗為感慨。 香港的電影投資者往往短視, 只懂一窩風拍攝胡鬧無腦的無厘頭 喜劇, 只懂追捧不知電影為何物的偶像明星, 對於富新意但比較另類 的題材, 往往缺乏膽色支持。 例如2002 年的《 走火槍》 , 制作規模不大, 但創意十足, 卻備受港人冷落, 始終乏人問津, 在香港金像獎也只獲 一項無關痛癢的提名( 諷刺的是, 電影在台灣金馬獎卻大受歡迎) 。 正當亞洲各地如中國大陸、 台灣、 韓國等地都勇於拍攝不同題材的電影 的同時, 香港人卻仍然一成不變地狂拍垃圾無聊喜劇, 一年頂多只得 一部《 無間道》 或者《 PTU 》 , 香港影壇何時才能復蘇, 筆者實不敢 樂觀預測。 現在期望《 妖夜迴廊》 正式公映時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同, 為香港獨立電影界增取應得的回報和尊重, 也讓外人知道香港不是沒有 富潛力和有抱負的電影人。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