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enly Kings, The

四大天王
Heavenly Kings, The
評分: 6/10
年份: 2006
片種: 喜劇
導演: 吳彥祖
演員: 吳彥祖、 尹子維、 連凱、 陳子聰

《四大天王》:金像獎裏期盼的花絮電影

尋找;嘗試;掙扎;前行。
可是往往到了最後,我們才發現;
自己並不知道我們所要的以及所追尋的,
到底是什麼。
--火神紀。題記。

這是一部比較適合在電視上播放的電影,而不是大螢幕。或者說,這應該是某個電視臺上的八卦節目 而不應該是一部電影。至少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是這麼固執地認為。

是不是任何的影像經過了剪輯處理之後,都可以被稱之為電影呢。在看這部《四大天王》的時候,我突 然有了這樣的一個疑問。這也許是我所看過的電影裏最不像電影的一種電影形式,整部電影都用那種跟 蹤訪談的形式剪輯而成,有的鏡頭甚至用了一種針眼鏡頭的那種偷拍的拍攝方法。於是在看這部電影的 時候,我總有這樣的一種錯覺,我並不是在看一部電影,而僅僅只是在看某場show的製作花絮或者某個 DV愛好者和朋友間的遊戲。

在整體上來說,把這部時長83分鐘的電影當成一個整體的時候,我們應該是感覺到驚喜的。並不是因為 我們不曾見過這樣的電影方式,而是沒有見過一部從頭到尾都在不停地用跟蹤訪談和動畫這兩種方式相 互切換而剪輯成的電影,跟蹤訪談代表了現實裏所發生的一切,而幾段動畫代表了人物的心理活動。這 兩種簡單的方式是合成了這部電影最基礎的兩種電影方式。說起來似乎很簡單,可是要在這樣的方式裏 講述一個有構架的故事,也許就顯得有些困難了。

因為有著若隱若現的故事構架,因為有發展著的情節,因為有些地方是作者自己杜撰出來的,所以,加 入了代表人物內心的動畫進入了後期的剪接製作之後,這部作品被堂而皇之地定義為電影。

也許吧;這就是電影了。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方式,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有著很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最終 合成了電影藝術。所以我不該去質疑這部作品的定義,就算我看的時候很是鬱悶。加上前陣子吳彥祖也因為 這部電影而被香港金像獎授予了最佳新晉導演的獎項,為這部作品定性,似乎已經是被公認了的。看過吳 彥祖主演的很多電影,其實我很想知道當吳彥祖轉換了角色當了導演之後,將給我們奉獻一個什麼樣的東 西出來。可以說,這部電影給我的期待值是很高的。

這部電影在望穿了秋水之後終於在今年的3月底抵達了大陸並且公映。然而,如此氾濫的跟蹤訪談鏡頭,實在 讓我犯困並且大打呵欠。

用一種如此直白的敘述方式來告知我們劇情和人物的內心世界,吳彥祖也許僅僅只是在嘗試用一種相對比較 特殊的電影方式來給我們描繪出他所想表達的一切,如果僅僅只是如此的話,那麼也許應該說,這是一部 成功的電影。因為整部電影都像這樣採用這種電影形式來表達的並不多見,金像獎在最佳新晉導演上的選擇 意味著對新的電影形式的鼓勵和支持,而無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在形式上的推陳出新讓我吃驚,而我所吃 驚的並不是這部電影,而是吳彥祖對於嘗試的勇氣。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這就是一部成功的電影。這種用跟蹤訪談和動畫做出來的電影形式其實在很久以前就 曾經看過了,只是似乎沒有一部電影像《四大天王》這樣占了如此大的比例,基本上可以用氾濫來形容了。

印象最深刻的以及對這種方式用得最恰到好處的是1994年昆汀塔倫天奴和奧利華史東合作的那部《天生殺 人狂》。跟蹤訪談、動畫、黑白鏡頭、舞臺劇等等多種電影形式的交錯,以及大量快速的而且次數驚人的剪 接讓我看到了一場最華麗的電影藝術表演。我在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我總會不時地想起《天生殺人狂》,就 算在題材上、基調上都相差甚遠無甚關聯。可是這種電影手法上的靠近,總會讓我無來由地迷亂。

金像獎對這部電影的肯定以及對吳彥祖的期待給了我對這部電影過高的期待。然而,總體看下來,這部電影在 那種高期待值下帶給我的,是另一種更可怕的失望。

漫漫長的製作花絮。這也許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感覺。可以是一場演唱會或者一部電影的製作花絮,於是 看完這部電影,我開始對這花絮背後那場演唱會或者那部電影產生濃厚的期待。然而看完的時候我被告知這並 不是花絮而就是一部電影的時候,我嚴重失望。

創意有餘,可是出來的效果實在是差強人意。用跟蹤訪談和紀實的形式記錄了一個叫Alive的樂隊從組隊到找唱 片公司,再到自我炒作以及接拍廣告到MV再到接演大型演出到最後解散的全過程。中間加入了比如張學友、 黃貫中、莫文蔚的採訪讓這部電影看起來亦真亦假難以辨別。這是電影的功效,或者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以紀 錄片之名杜撰一個不真不假的娛樂圈。也許,因為金像獎對最佳新晉導演所尋找的是一個更好的創意以及一部 更容易引起共鳴的電影,於是,這部電影的電影手法以及其描繪的圈樂圈也就更容易得到青睞了。

用瑣碎的談話和紀實的跟蹤拍攝的方式來支撐起一整個故事,這樣的做法實在有些冒險。金像獎所津津樂道的, 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部DV作品或者是一個樂隊成長的記錄花絮,而不能被稱之為電影。只是因為有很多的明 星在片子中露了臉,因為得到了金像獎的肯定以及用一個比較正規的電影途徑來傳播,也就成就了這部也許談 不上是電影的電影。

我佩服吳彥祖對嘗試新概念的勇氣,可是也許是因為過高的期待值,等到我終於看到了這部電影並且硬著頭皮把 這部電影看完了之後,我很失望。

金像獎對吳彥祖的肯定是一種對電影形式嘗試的鼓勵,這也許也是近年來香港電影總是固守在原有的種種電影形式 裏,業內人士對於前景的擔憂以及一種導向性的期盼。然而在一般影迷看來,這部電影似乎更像是一部花絮電影, 或者說,是電視的一個跟蹤訪談節目,扯不上電影。

我一開始從看到的海報上去猜測,我曾以為這會是一部無厘頭的搞笑電影,從這點來說,這部電影依舊讓我驚喜; 電影裏的造型也應該值得驚豔。男色時代裏的一部男色電影,好吧,就且寬容些吧。

猛人- 吳彥祖

文: 火神紀